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944
別鬧了, 很多細節的, 技術與企業管理的先不談(因為台灣完全比不上).

1. 日本政府對於企業的控制還是很嚴格, 污染標準, 交期(圖面/生產/品管).
(他們對於本土企業的控管到了能夠在廠房旁邊環境乾淨到能水溝有魚, 農田可種)

2. 各國政府的保護政策(逼原廠過去設廠生產, 數量以及擴張程度要求).
(反正就是吃定了日本過來教導技術, 也吃定了日本企業的資金運轉)
說明: 強制技術/面積/擴張跟企業自己選擇的時機往往是不同的, 硬要掏錢做..

3. 總部與分支的不協調(屬於企業自己), 日本人自己喜歡搞國內外差異性.
(同一間企業, 日本的不讓美國用他們的圖, 要美國廠自己出圖, 發現過公差不同)
PS. 絕對不是單位的問題, 單位可以換算的.

4. 分支日幹與當地職員的不協調, 經常連語言溝通都是問題.
(關於這點他們通常會請日本在當地的留學生, 但很多都不是專科畢業)
結果就是屌屌的翻譯完, 但內容可用度只有20%左右.

這一項還另有一個特點: 日本國外分支跟台灣普遍企業一樣, 特別愛用表面工夫的文書.
也就是用詞敬語都對, 架構嚴謹, 但技術性理解都是屎的人反而比直接/著重技術的吃香.
不過這通常反應在雙語交流的時候, 純日文工作流程中技術能力還是比較被需要的.
台灣是永遠的表面工夫, 不論什麼時候 =.=

5. 搞笑的特點, 日本總部製作輸出反而是讓國外支部賠錢..
(他們真的會把東西"賣"給國外支部, 而且那價格是日本本土的消費能力吧)

先這樣~
舊 2012-08-05, 07:48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