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kkcity59
我的想法沒有什麼錯誤,只是sf不同一般的ssd
他比較像是一個架構在sata bus下面的i/o sub-system
所以行為模式跟 一般的ssd不太相同
現在算是比較明白了,也很感謝賜教的大大
|
我認為, 只要是支援 wear leveling 的 SSD 應該都是sata bus 下面的 i/o sub-system
因為所有資料都經過處理, 而不是真的一對一寫入.
SF 因為導入了壓縮機制, 有條件的加速運作效率, 讓效能評估變得複雜
舉個例子, 假設 uP 處理不用時間, 壓縮是直通式不需要時間, 壓縮率 0.5 :
一般 SSD: 1.67ns( SATA 600MB/s ) + 1.67ns(NAND access 600MB/s ) => 3.33 ns( 總頻寬 300MB/s)
SF SSD: 1.67ns( SATA 600MB/s ) + 1.67ns(NAND access 600MB/s ) * 0.5 => 2.5ns(總頻寬 400MB/s)
簡單的說, 壓縮率決定的最後結果.
所以, 我贊同你說法: "那個350MB不是掉速,是晶片的處理能力在這邊"
PS. 壓縮加速這招, UPX 與某些光碟開機 image 都有使用, 原理也幾乎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