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浮出水面
你的意思是SF是以OP做為解壓縮數據時的暫存區?
由於OP主要目的是用作垃圾回收、耗損平衡、減少寫入放大等功能,
加上OP容量很小(本次測試檔用到6GB也是為了大於OP的size)
你真的認為這區區4GB的OP有本事做這麼多事而不被操爆?
再者,前面已測過330原生寫入速度只有76MB/sec,
你要如何讓最大只有76MB/sec的數據流的速度瞬間放大為350MB/sec?變魔術?
|
我好奇Raise或OP的容量是靜態的嗎?
我的意思是他似乎沒必要是一塊固定區域(這對Wear Level沒有好處)
只要FTL中保留一塊空白區域就好,真正的操作我們只能猜測了
Toms Hardware測出來Sandforce對不可壓縮資料的寫入放大率是1 : 2.9
您這邊的數據就是1:1,我想這其中應該有某些誤會
也可能是Toms Hardware測錯了,也可能Intel並非用公版韌體
所以跟其他廠商的SSD動作模式不一定相同
光看一個讀取成績,讀取RAW跟真正放資料時的Throughout
就可以掉到剩下七成,500MB跌到350MB,而且這還是掉得少的
很多測試都顯示,容量使用更多時,效能掉落的幅度會更大
廠商們幾乎不論顆粒好壞,通道多寡,全都打上ATTO的All 0/All 1測試數值
這一點我就對這種行銷方式有點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