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出自anandtech 2009年的review不覺得過時了嗎?
http://www.anandtech.com/show/2899/3
公式出自於sandforce官網PDF
http://www.sandforce.com/userfiles/...remy_Werner.pdf
其實這張圖有盲點:
盲點一:先說WA工業典型值是10,再說自己的WA典型值為0.5。可是事實上,2009年Intel做到約1.1,三年後的今天更為先進的演算法,既使做不到1.1難到還在10嗎?美光m4(我記得是1.1~1.3)以及普傑系列也沒那麼不濟做到10。所以這兩條線的斜率差距這麼大不合理。
盲點二:M社WA值與資料型態無關起伏較小;但使用者資料型態影響SF WA較大,SF憑什麼宣稱自己「WA典型值」只有0.5?難道要使用者買回去只能當系統碟,不能當資料碟?以數據0.17~2.9來看,其實SF這條線是動態的,可能在其他家之下也可能在其他家之上。
盲點三:因為SF能縮小寫入值,所以可以用比較爛的顆粒,所以此公式中"Flash Endurance"一欄,SF應填1000,其他家MLC可填3000或5000囉?
我不是SSD業內人士,所以此公式中D/C表示什麼不是很清楚,不過綜觀以上三點,我覺得你也是還沒讀通哩∼
盲點四:外國人都很會promo自己或產品,拿sandforce官網中行銷文件中的特意拉大與其他競爭對手差距(而且還是2009年的舊資料)的公式來談論,LAG會不會稍微大一點?
引用:
作者Million
http://images.anandtech.com/reviews/storage/OCZ/Vertex2Pro/durawrite2.jpg
這張圖下方的公式也很有意思
SSD依循的簡易壽命公式(SSDs follow this simple life equation)
有沒有看到WIRTE SPEED在公式的分母...這...
一直強調跑分快的MARVELL 參考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