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轉貼 剛剛看到的文章... 有點淡淡的哀傷
我們這麼努力,也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昨天南方日報刊登了一條新聞,大意是說有個女孩子以她的成績考入北大清華沒問題。但她從小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深受曾留學法國的母親「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最多而不是最好」影響,決定放棄高考,申請包括哥大在內的大學,並獲得成功。新聞下面附上了一張那個女孩子的照片,還很清秀,於是這則新聞就獲得大量轉載,一片褒揚之聲。我沒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優心理,不過在這條新聞下面我看到的最好的評論還是:我沒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沒有留過洋的爸媽。我隻能咬著牙拼命學習,在千軍萬馬中擠破頭,換來一個國內普通的大學,而我還要拼命努力,才能換來一個普通的人生。但這條新聞把千萬個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卻從沒放棄努力的孩子,當成了傻瓜。
在上海,復旦附中今年參加高考的不足100人,因還有400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國;至於神一樣的上外附中,今年的參考人數為:10。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平時不努力,長大上隔壁。高中時老師總喜歡教育學生,高考就是穿過千軍萬馬去擠獨木橋,擠不過的人就掉下去了。高考確實是獨木橋,不過這座獨木橋早就淪為平民階層的生存法則,貴族們早就去玩別的游戲了。高考分數發布之後,又會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又會是九百萬個家庭的新一輪志願憂慮,在人家畢業旅行是歐洲美洲還是大洋洲的糾結面前,這一切都顯得那樣單薄無力。
我們這群人,接受著最基礎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條路上,卻一直妄想著和這條路上的絕大多數人不一樣,所以經常走著走著就到了岔路上。隻是殊途同歸,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個出口,我們卻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而最讓人唏噓的是,其實一直以來,在別人的眼裡,我們本就是一條路上的旅伴。我們經過那麼多的努力,也不過就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許還會是自己過去最討厭的那種普通人。於是我們雖然拿著一樣的工資,做著一樣的事,有些人可以欣然自得地取悅老板,我們的幸福感卻總是來自於某一句突然浮現在腦海的歌詞、某一句突然觸到淚點的對白和深夜電話那頭的那個人。
我常說的是,我們的可替代性都太強了,沒有什麼事情是非你不可的。朋友要申請忙於寫PS,前幾天問我,你覺得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事實上這個問題面試的時候也是經常被問到的,估計大家的答案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那麼,我真正的優點又是什麼呢。我不知道。更准確的是,即使真的能夠找到一項技能或者特質被我當成優點的話,很大的可能是下一秒我就又發現在這點上比我更強悍的人,那這個還算是我的優點麼。我們能夠真正找到強過這世上至少70%的人的東西麼。我真的不知道。
昨晚不知怎的宿捨居然集體吐槽,宿捨那個GPA3.8的學霸說,過去學院那些關於國企民企外企的鋪墊真是太多余了,到這個時候才發現有什麼可糾結的,誰給的錢多就去哪唄,到哪不是聽人使喚,到哪不是給人賣命,到哪不是拿那麼一點錢。話糙理不糙。想想周圍的很多人,努力掙扎了那麼些年,拼命耀眼了那麼多年,最後也會穿著西裝套裙,衣冠楚楚地去擠地鐵擠公交,在CBD的高樓裡擁有小小的一張桌子,在遠離CBD的老式居民區裡擁有小小的一張床。
然後,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原貼應該還有4段話被作者刪掉了。就是下面這4段:
在之前我為實習去向不明而頭疼的時候,一個紅三代朋友突然在MSN上告訴我他在證監會銀監會跟國開行之間不知道如何取捨。
在我沉迷於看演出看電影看話劇看演唱會的時候,一個過去傻大姐形象的朋友開始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不著宿捨,打聽下才知道為了爭取保研的時候和前男友復合了。
在我逛街醉酒數星星軋馬路一個人出逃的時候,一個過去很好很好的朋友考證券考CPA考CCER忙得不亦樂乎,於是一個月一次的見面連越來越無話可談。
在我刷豆瓣刷微博忙於跟人吵架吵不過就暗自神傷的時候,一個過去廣撒網釣大魚的朋友開始對男友黏得很緊不再若即若離,隻因為男方家裡答應出資把兩個人一起送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