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備役海軍潛艦上校,王志鵬
詳閱中國時報24日整版全頁報導台灣過去潛艦發展歷史,包括產生四星上將等等豐功偉業,很遺憾的是卻一點也沒有述說台灣潛艦部隊的現況與未來? 過去已成歷史,再英勇也只是追憶,必須延續的是相傳吃苦勤奮的精神和創新的發展能力。依據中國現行海空軍力發展,2020年台灣將完全無法掌握制空與制海,此外中國近年開始大幅發展先進快速的兩棲登陸能力。依據國防部2009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與《國防報告書》,國防戰略已聚焦在「不使敵人登陸立足」,在此情況唯有潛艦能夠在無空、海優條件下發揮能力。因此足夠潛艦的發展對於台灣國防的戰略價值有四:有效嚇阻(發動攻台前必須先衡量);確保海軍水面艦隊存在價值(利於進行決定性截擊);阻敵(中國)有效進行大規模兩棲行動;為後續地面部隊爭取集結與準備時間。 不過,目前海軍老舊高齡70餘歲的2艘美製茄比級潛艦還留用捨不得除役,自1987年荷蘭購回的2艘劍龍級潛艦也已經使用近30年屆臨該除役的時段,卻也沒有任何大幅性能升級或更新的計畫。為防範潛在風險和意外,茄比級潛艦已儘可能不執行深潛只作為水面艦之用,也無法扮演假想敵參與演訓,相對出海服勤任務轉移到僅有的2艘劍龍級潛艦,直接形成勞務不均,疲於奔命的現象;而資深潛艦士官近年來請退,也逐漸形成專業潛艦技術官兵銜接開始出現斷層和缺口。 今年向美國購買的12架P-3C反潛機即將陸續返台,不過2艘劍龍級潛艦也因為承擔所有的演訓任務已逐漸出現超負荷的窘態,未來海軍的「獵鯊」演訓很可能會發生連「鯊」都沒有,不知道要如何訓練「演獵」的情況!其實,台灣潛艦部隊已經正快速凋零,加上國防部和海軍仍秉持美國出售潛艦的美夢,以及馬政府對潛艦國造決策的舉棋不定;空想過去沒有持續發展的未來,這樣的部隊將逐漸消失。
潛艇採購案最近又都沒有消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