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古早的台語文完整性目前還有疑義,反而比較具體成形的是粵語(香港用的廣東文字)。
印象中有看過一篇文章記載康熙召見科舉進士,結果江浙、閩粵中舉學子幾乎都用自己的方言跟康熙對話。
康熙對身邊的人抱怨這樣的狀況很糟糕,因為這些官員也不一定派駐回老家,這種語言不同但文字相通的問題要解決。
於是後來才有來京報到的官員要先去吏部報到,先確認語言是否可通,如果不行,就算已經確定派駐地點還是要留在京城三四個月練好官話才能放任。
自此變成慣例,許多操地方語言的中階官員紛紛想法子學習官話,避免日後升職被上頭的人嫌棄而影響官路。
這多少也影響了正式官話的形成,因為地方官這麼做,學子們也會起而效之,自此方言的影響力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