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igictx
小弟我豁然開朗
想以前在SSD初發展時,似乎很少人想到要把非同步顆粒當SSD用
等到SF2281剛發之時,各種非同步顆粒SATA3 SSD機種大量出現
一台的容量吃掉八台十台隨身碟的Flash量
而且當時價格說真的跟同步顆粒的差異還真的有限
我記得我第一台美光128GB M4是買6600,而當時OCZ的Agility3是賣5900
而且標榜那個漂亮的550/500MB讀寫速度總是如影隨形的跟著
如果把550MB/500MB降成250/150MB,恐怕就得有明顯價差時才有人要吧
好像現在也是如此....Agility最低是2990,M4最低是3500,差異仍然有限
前者速度仍然打550/500,後者打500/175,真的優劣立判
|
蠻好笑的是這種慘案層出不窮
光連到Mobile01友站去看看,SSD討論區只看第一頁面的主題就好
"SSD分數異常,請各位高手幫幫我"
"SSD效能異常,請教各位神人"
"天呀!我的效能怎麼差那麼多?大大們請幫幫我吧!"
"關於INTEL 330 SSD 60GB的效能"
全都是Sandforce的慘案,大家看到標示漂亮的ATTO值
高興的買下去,結果全都是非同步顆粒
這四個主題有金士頓V200+,Corsair Force 3,Intel SSD 330
可憐的是他們買的價格都還比美光M4高了一些
所以啊...Sandforce真的幫廠商促銷這些非同步顆粒實在功不可沒
難怪有大大戲稱這叫做"Sandforce共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