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浮出水面
SSD發展初期,某些達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寫入耗損並提升性能而提出RAMDISK的搭配用法
但RAMDISK一旦斷電資料就不保,對一般人而言用處非常有限
於是樓主提出將使用者資料(帳號目錄)搬移到傳統硬碟的方法,讓SSD盡量只存放必要的系統檔以發揮其高速隨機讀取之專長又能延長壽命,並免除了RAMDISK的缺點,大致是這樣...
|
分享個觀點, 對
效能追求者, 只需要留兩個最高速的媒介 RAMDISK 跟 SSD 處理讀寫,
傳統硬碟只需要它的容量優勢來存放純靜態資料, 頂多跑個BT. 解釋一下:
既然要SSD的高速, 當然是全部要存取的程式/內容 都在SSD上才是完整版的升速.
SSD做系統碟的觀念沒錯, 但是程式/資料若不在SSD, 啟動起來速度還是有差別.
有興趣的可以試驗看看, 越吃重越大隻的程式/檔案越看得出來.
至於耐用度, 早先提過使用RAMDISK 移出暫存檔, 已經可以大幅提升壽命. 這是我
數年來從第一代無buffer, 用久會卡機的 IDE SSD 就驗證過的, 現在的產品更不用擔心.
對於OS而言, 使用者資料(帳號目錄)的寫入量 與 暫存檔寫入的資料量 相比其實小很多,
搬帳號目錄的延壽效益很有限, 我intel 320 每天開機工作操十餘小時, 用到現在一年多只
寫入1.3TB, 主要還是因為outlook, 跟存工作資料. 只有搬暫存到RAMDISK, 其他設定
不用動,而它的耐寫度是15TB, 最簡單一個動作就可以有明顯保護壽命的效果. 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