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6點多在家聽著音樂,聽到大提琴拉弦正起勁,
突然想起在嘉義市網站文化月刊看到的音樂會,
就在晚上7點開幕入場,顧不得晚餐沒吃就匆忙出門了。
停好車後趕到音樂廳門口,已有人在排隊,
但是距離入場時間約10分左右,只有30幾人...
心裡覺得這樣大概又是寥寥無幾、空空的音樂廳,入座後果然如此。
我對古典音樂程度尚淺,在嘉義看到提琴的音樂會著實讓我感到興趣大增。
嘉義市聞名的多是國際管樂節,要看到鋼琴或是弦樂的音樂會實在相當少,
尤其是免費入場的。
下面連結是嘉義市第9屆提琴節的官方消息。
http://www.cabcy.gov.tw/news_index.asp?ano=7477
在錯失一場鋼琴老師歸國演奏蕭邦的音樂會後,
我才知道嘉義文化局每月都會舉辦一些藝文活動。
會在各個場所表演,如音樂廳、演講廳,露天公園...
因此開始注意每月藝文月刊,有在音樂廳表演的都會注意一下。
這次並沒有注意到演奏者的來歷,只過目了下名字,在大廳向工作人員索取節目表,
工:沒有,這次沒有印...
聽了很失望,一點都不專業,只有發提琴節當周活動的時間表...
入座後沒有看見主持人,一會兒演奏者就直接上場了,
是小提琴*2+中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
令我驚奇的是,小提琴首席拿起了麥克風當起了主持人,跟大家介紹演奏家及曲目。
讓我覺得好像在上音樂課...
我並不清楚是否較正式的音樂會也是這樣,但是覺得對演奏家失禮了。
麥克風也擺在地上,我就這樣好幾次看著首席握著小提琴撿肥皂...
演奏家是來自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在嘉義能聽到真的是很幸福。
(尤其是不用錢的...

)。
不過首席的主持,頓時間拉近了演奏者與觀眾的距離,覺得好親切。
或許是觀眾不多,所以氣氛也就不那麼嚴肅,有說有笑真好。
重點是女提琴家很辣...
講到觀眾不多,市政府真該打屁股,什麼宣傳都沒看到,跟管樂節差好多...
對演奏者覺得很失禮,下次可能不太想來嘉義市...
相對於管樂節日本靜岡管樂團的爆滿,真是差很大。(嘉義都喜歡熱鬧的!?)
不過觀眾倒是老少皆有,或許是小朋友學提琴,很多媽媽帶小朋友來。
氣氛也不錯,沒有公園裡的哭鬧跑跳碰...
演奏一開始,那個feel整個滿出來,真的有皇家沙龍的感覺。
不像有些古典很單調,旋律像電影配樂一樣,一般觀眾多能接受...
主持會在演奏前說明曲目的簡介,讓不懂古典的人很容易進入狀況。
下半場演奏了中國風的樂曲,例:茉莉花、望春風、滿山春色、桃花過渡...
這些看字目不是清楚,但音樂一出就耳熟能詳...
由提琴四重奏演出更是相當有氣氛,不同以往的感受。
這樣3小時的演奏,聽得很滿足,我也是有音樂素養的...
不知道Encore(安可)是不是演奏會的慣例,在嘉義好像是結束後必喊的,
但是Encore的人好少,而且Encore的發音有點怪怪的

,
大家卻都坐著等演奏者再出場。
那聲音真的是小貓兩三隻,嘉義市的人真的是"閉愫",
讓演奏者也很不好意思再出來。
但是掌聲是很熱情的,持續著直到演奏者再出場。
如果有主持人帶動,應該不會那麼尷尬。(嘉義人比較被動!?)
最辛苦的是大提琴姊姊,要進進出出的跑...
以前人家說嘉義是文化沙漠,什麼沒有、什麼不知道,什麼建設沒看過...
見到路邊政府布條寫著"嘉義 高齡友善城市",真是該哭還是笑?
歡迎養老...
(不過嘉義的醫院倒是很多,設備不錯,每天高朋滿座。)
希望這些藝文活動可以多一點,讓一般民眾多多接觸,豐富心靈。
也希望嘉義鄉親多多參加,種田養魚能聽懂貝多芬也是很厲害!
寫一些心得,讓大家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