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Member
您的住址: Hsin-Chu / Chung-Li
文章: 3,543
|
引用:
作者聯合報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4月在頭屋鄉老田寮溪放流一萬多尾草魚、大頭鰱魚苗,盼豐富河川生態並復育漁業資源,有網友質疑「放的都是外來種!」農業處昨天強調,草魚、大頭鰱已馴化成本土魚種,各地水庫、河流可見,且屬草食性,不致破壞生態。
縣府在老田寮溪放流魚苗,遭李姓網友抨擊放的草魚、大頭鰱根本都是外來種,但他的質疑,連一些自幼吃慣草魚、鰱魚的人也納悶「難道這些不是本土魚?」
農業處長范陽添指出,放流的草魚、大頭鰱都是草食性,以浮游生物、藻類、水生植物為食,有助河川改善水質環境,牠們不是肉食性,並非像魚虎之類的凶猛外來種,不致破壞生態,在台灣河流、埤、塘、水庫都很常見。
農業處副處長林澄清表示,這兩種魚引進台灣已久,早已馴化成為本土魚,如果要求放流台灣原生種魚類,可能只有溪哥、馬口魚、櫻花鉤吻鮭等少數魚種,不僅培育魚苗的人少,也不見得可換棲地放流,像當天放流的老田寮溪已是下游河段,水質不一定適合溪哥等魚類生存。
林澄清強調,苗栗縣一向重視漁業生態,像縣府禁止魩仔、鱙魚捕撈作業將近10年,當初要禁止時曾遭極大反彈聲浪,但縣府以維護漁業生態及資源著眼,仍堅持禁止,每年也在沿海放流黑鯛、午仔等經濟魚種魚苗,努力復育漁業資源。
|
外來魚種可訓化成本地魚種?
待專業人士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
指揮所:陣地準備好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