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he_yongching
*停權中*
 
the_yongchi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垃圾場
文章: 127
失業的理論與現實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2050600359.html

國內「非典型就業」的人數大約是70萬人,他們的薪資偏低,以去年而言,人力派遣及臨時僱用者的每月平均收入僅19,038元,遠低於一般工作者的36,400元。

 ■依最新的國民所得統計,我國民間消費自76~85年期間有9年的名目成長率超過10%,民國78年甚至成長18%,隨著薪資停滯,近5年民間消費平均名目成長率已降至2.5%。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市場經濟可以創造充份就業,市場之所以會出現失業,是因為人們期待過高的工資,如果降低這個期待,即可獲得企業的僱用,失業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知名的新古典派學者皮古(A.C.Pigou)在所著的「失業論」裡就認為,長期而言,失業問題總可以透過工資的調整來醫治,但凱因斯在《一般理論》這本書裡卻提出不同的見解,他認為影響失業的原因極複雜,工資的調整並非解決失業的良藥。

 工資是不是影響失業的主因?從近年台灣的調查統計裡可以發現,求職者如果願意接受低薪的工作,確實可以讓失業人口減少一些,以去年為例,失業人數裡約有25%已尋得工作,只因待遇太低而不願屈就,至於其他75%的失業者多數是連工作都找不到,就算願意屈就也沒機會。

 這份調查說明,降低薪資期待只能略微改善失業,想創造充份就業還得另覓方法,但令人好奇的是這些不願屈就的失業者,他們期待的薪資究竟有多高?答案很令人訝異,去年他們期待的每月薪資只有28,988元,還低於一般薪資水準(經常性薪資)36,803元,這只能算是很卑微的期待而已。

 工資調降 無助失業困境

 事實上,這些年台灣求職者對薪資的期待可說是一年比一年低,若以求職者所期待的實質薪資而言,5年來更已降低了6%,失業依然未得到醫治。

 雖然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失業問題可以藉由工資的調降來醫治,惟台灣近1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調整工資根本無法改善失業困境。非但無法改善,由於薪資減少,消費趨於保守,更有害於經濟。

 10年前台灣民間消費成長率經常超過10%,近年只有3%,消費動能下滑透過產業關聯擴散到總體經濟,又影響了企業的僱用意願,年復一年,台灣正落在這樣一個失去成長動能的循環之中。

 非典型就業 不治本

 這正是台灣當前的處境,但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相信古典經濟學家的見解,認為失業者只要降低對工資的期待,即可獲得工作,失業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於是,10年來市場上出現愈來愈多的人力派遣、臨時僱用等低薪的非典型就業機會,人們也被迫降低自己的工資期待去低就,然而失業問題果然因此而解決了嗎?

 當然沒有,只是讓原來的失業問題轉化成了隱藏性失業問題罷了,這些低工資的就業者名為就業,實則與失業相差無幾。

 許多政治人物都不相信台灣的實質薪資比10年前還低,惟事實勝於雄辯,民國91年,台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還有36,235元,去年已降至34,402元,這意味著領低薪過生活的人已愈來愈多,統計顯示,5年前月收入不到2萬元者只有80萬人,近年卻已升逾百萬人,非典型就業人數更是連年升高。

 10年來,台灣創造了愈來愈多的低薪工作,非但沒有從本質上改善台灣的就業困境,反而讓台灣經濟失去昔日的活力,我們還要繼續創造非典型就業嗎?值得深思。
==================================================
對一般人而言
所得↓
物價↑

你說景氣好不好?
舊 2012-05-06, 06:01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he_yongchi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