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kokone
抱歉,族群不是規訓出來的,文化才是。你口中的公德心在傅科這些哲學家的觀念也是規訓。
人類或是社會學家這種專門研究族群的人,也不敢說族群絕對是透過規訓出來的,他們也會承認這期中帶有某種動性的本能性,像聚居的羊群,看來你對族群根本不了解。
你的批判毫無意義,只能叫個人見解喜好。批判是建立在透過對事情的分析上,而且批判除了批評,還要帶有某種建設性的看法。
我是不清楚你在批判什麼啦,不過我知道你包裹在批判後的"群族意識"
|
1.
我寫的 ... 族群意識是人的天性 . 也是經教化而來具型的
族群意識 = 族群 + 意識
不同的族群便有不同的族群意識
本是經過文化陶養成所屬族群的族群意識之型式
族群意識若捨去族群 . 那只剩群居動物的本能群性
您真的要這麼拆嘛 ??
2.
凡是批判 . 審美 . 觀察 . 創作 . 分析 . 贊賞 .... 諸等從己身出發的行為 . 定是包含個人的見解喜好 . 所以叫主觀
若沒了主觀 . 就不會有批判
我只能以我自己 + 我的所知進行批判
我不能以別人的主觀 + 別人所知的進行批判
...
..
.
不只是我 . 任何人都一樣
縱然是使用同理心 . 也只能同於理 (類似) . 不能同於人
若論我的批判毫無意義 . 只能叫個人見解喜好 <= 太沉重
我回到這裡 ... 您讀哲學的 . 一定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