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尹蓉先/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2012.04.29 01:56 am
我在大學任教,每年此時都擔任系上大學甄試面試委員,親身經歷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應試場面,年復一年,比比皆是。
首先是好大一本備審資料,彩色頁面精工裝訂,裡面自傳、讀書計畫、公共服務證明、社團表現、各種獎狀,內容豐富,我到最近幾年才知道—補習班製造,醫科兩萬,沒上退一萬二,普通班一萬二,沒上退六千,連推薦信都包。
有一個學生進入試場,恭恭敬敬遞上備審資料,封面上彩色印刷膠膜封裝,除了姓名照片之外還有一串文字:我的座右銘「既然你已選擇迎向挑戰,就不要太在乎它的結局是成或敗,只要盡力去做就好—羅勃布朗寧。」我請同學說說他的座右銘,結果這位同學竟然張口結舌,說不出印在封面的人生座右銘。後來另一位考生,封面上的座右銘竟然跟這位一模一樣,原來是補習班提供。
有些學生進門坐定,先來一段英文自我介紹,一聽就知道是生吞活剝硬背下來的,可惜又背不熟。其實並沒有要求要用英文,不知道這些同學在想甚麼。
有一位同學的備審資料中,放了一張住宅管理委員會的感謝狀,做為他的公共服務證明,但一問之下大有問題「我爸爸是大樓管委會主委」。真是內舉不避親啊,但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其他人的公共服務證明,其實也好不到那去。
---------------------------------------------------------
如無意外
12年國教之後升高中也會變成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