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ris跟Taubes的書小弟都有看, 都有問題
真正的關鍵是看從食物攝取的熱量是否跟身體每天的需求達到平衡. 最簡單是量腰圍/臀圍的比例. 男人若是超過 0.9就有問題, 女人超過 0.8就有問題. 以小弟為例, 腰圍是 34寸, 臀圍是39寸, 比例是 34/39 = 0.872, 沒有超過0.9
引用:
作者austinpochacco
1.飽和脂肪或不飽和脂肪都不會造成心臟疾病。
|
同意, 不過要看長期攝取的總熱量, 以及是否有運動. 運動後, 身體會釋放大量脂酶, 導致後續吃下去的脂肪比較容易被分解, 血液比較快再度變得清澈, 且分解後的脂肪多數會被送往肌肉, 而不是被送去儲存. 若是不運動, 飲食熱量過高, 再怎麼運動都沒有用, 血液含脂量一高就會讓血液渾濁很久.
引用:
作者austinpochacco
2.碳水化合物影響胰島素,會造成心臟疾病。越容易消化及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含越多果糖,對健康及體重影響重大。
3.糖(尤其是蔗糖和高果糖的玉米糖漿)格外有害。所含的葡萄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果糖增加肝臟負擔。
|
胰島素不是敵人, 而是吃大量糖份超過每天熱量需求導致的熱量堆積, 長期來看最後都變成脂肪. 果糖容易讓脂肪堆積在肝臟, 不過熱量控制得宜就不會堆積
引用:
作者austinpochacco
4.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澱粉和糖都是癌症、阿茲海默症及其他慢性病的可能原因。
|
這個有爭議, 不過小弟認為Gary Taubes的結論有問題. 若是怕就少吃一點
引用:
作者austinpochacco
5.肥胖的成因是過度的脂肪累積,而非飲食過量或缺乏運動。
6.過多卡路里不會讓人肥胖。
7.運動不會消耗脂肪,只讓人飢餓。
8.肥胖成因是脂肪組織和脂肪代謝的內分泌管制失衡,儲存到脂肪組織的比消耗的多,只要恢復平衡就會變瘦。
9.脂肪儲存主要由胰島素控管:胰島素分泌增加,身體就將卡路里儲存為脂肪;分泌減少,身體就由脂肪組織釋放脂肪燃燒。
10.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造成肥胖,也增加飢餓感,並降低用於代謝和體能活動的能量。
|
以上6點都是狗屎理論. 不把東西吃下去就不會有任何上述問題. 沒有熱量可以儲存, 再多胰島素也不會讓人變胖. 而且胰島素只負責儲存糖份, 蛋白質. 脂肪吃下去 (例如喝下一匙油) 不會讓胰島素增加, 可是人還是照樣會胖, 人體的儲存機制不止胰島素一個.
現代人類在地表上已經幾十萬年, 不會因為最近100年 (4-5代) 富足以後就改變我們的DNA. 物理也沒有變, 熱量還是熱量.
引用:
作者austinpochacco
11.少吃碳水化合物就會變瘦。
|
總熱量才是重點. 這些作家的整個邏輯是利用打糖手段造成轟動, 讓他們可以買書. 然後若是在民間變成風潮時, 食品公司再專門推出無糖食物. 例如, 美國賣一堆無糖巧克力, 其實一點用都沒有, 美國人還是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