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mydrivers.com/1/226/226430.htm
關於Ivy Bridge在超頻時溫度大大高於Sandy Bridge這一點早已被證實。至於具體原因此前分析大概有兩種說法,一種是Ivy Bridge製程升級導致核心面積變小後和頂蓋接觸面積變小,能量/面積的密度提高;另外一種說法直接把矛頭指向Intel 22nm FinFET/tri-gate技術。OverClockers在日前給出了一份看似合理的解釋:矛頭直接指向了Intel新一代封裝工藝。
NordicHardware網站才看到這個報導之後給Intel發出了公函,並很快得到了Intel的官方答覆,全文如下:
「我們確實在22nm製造工藝的第三代Core處理器中採用了全新的散熱封裝技術,但由於22nm製造工藝的熱密度較高,所以用戶在超頻時候確實會遇到溫度提高的情況,但這些問題是在我們的設計考慮之內的,但CPU的質量依然是可以保證的。」
Intel的這個回覆充滿了「官方」味道,扯了一大堆就是沒有提到重點,
他們承認更換了散熱封裝技術,也承認CPU溫度高了,但就是不告訴你CPU溫度提升的原因究竟在哪裡,更別提為什麼要更換散熱封裝技術了。
另外針對散熱封裝技術的改變導致CPU溫度提升這個猜測也被推翻了,國外論壇有玩家親自上陣揭開了Core i7-3770K的頂蓋進行測試,最終的結果是即便是開蓋散熱,Ivy Bridge的超頻結果以及發熱量依然沒太大的改善。
現在連看似合理的原因也被推翻了,那麼只能將Ivy Bridge溫度提升的原因歸結於核心面積變小了,也怪不得Intel給Ivy Bridege的散熱器依然是按照95W的散熱能力所設計。
不管怎麼說,核心面積變小導致熱密度提升只是表面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只有Intel自己才知道,除非Intel有朝一日公佈,否則Ivy Bridge溫度超高的原因會成為21世紀硬件行業十大未解之謎中一員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