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9006108
Amateur Member
 
900610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46
有圖有真相:揭秘Ivy Bridge超頻溫度高原因 22NM 32NM 45NM 掀蓋圖

關於Ivy Bridge在超頻時溫度大大高於Sandy Bridge這一點早已被證實。關於具體原因此前分析大概有兩種

說法,一種是Ivy Bridge製程升級導致核心面積變小後和頂蓋接觸面積變小,能量/面積的密度提高;另外一

種說法直接把矛頭指向Intel 22nm FinFET /tri-gate技術。 Overclockers網站分析認為,後一種說法

缺乏有說服力的依據,前一種說法看似合理,但不至於導致超頻時Ivy Bridge溫度比Sandy Bridge高出20

度之多。那麼具體原因究竟為何?自己動手才有真相,根據拆解結果Overclockers分析出了相對合理的原

因。

IVY


從上圖看來,Intel在核心與頂蓋直接使用了傳統的矽脂,而不是Sandy Bridge上的無釬焊工藝。查閱工程資

料可得知,使用無釬焊時的導熱率大約是普通矽脂的15-16倍以上。而Intel在Ivy Bridge上的這一改變使得

頂蓋直接成為了熱量集中地而不是原本散熱的功效,甚至不如CPU核心直接通過矽脂接觸散熱器:前者為CPU核

心—矽脂—頂蓋—矽脂—散熱器,後者為CPU核心—矽脂—散熱器,除矽脂外均為金屬導熱速率很快,頂蓋上下均覆

蓋矽脂反而使其成為了累贅。這也解釋了為何Ivy Bridge在液氮等極限超頻情況下並不弱的現象。

那麼Intel為何又改為在核心使用矽脂,採用的又是那種矽脂呢? Overclockers就此詢問了Intel,發言人

回复很有禮貌又簡潔還不出所料——“秘密配方”。雖然Intel不肯透露矽脂成為,不過從顏色上看起來它和散熱

器中搭配的普通產品並無差別,顏色也不如很多含銀產品深。

實際上Intel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改動,Overclockers稱E6XXX和E4XXX系列處理器也同樣如此,前者採用的

是無釬焊工藝連接核心與頂蓋,後者同樣為矽脂。總之很難解釋為何Intel做出這種決定,普通產品倒無所謂

,帶K的超頻專用型號起碼不應該出現這種問題吧?

32nm
SNB


45nm
你好爛



典型的偷料


來源:連結來源
     
      
舊 2012-04-26, 01:37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9006108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