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etherhaha
現在也是有錢人的特權啊(大部份情況下),
你要聯考,就是運用考試來當一個齊頭的平等,
問題是有錢人就是可以掌握比較多資源來應付考試。
你不讓窮人去讀公立學校,反而給有錢人去讀,
結果就是我說的那種問題。
簡單來說,有權有勢的人要讀書易如反掌,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
但是窮人可以選擇的路就很少,所以要保障的是窮人受教育的權力。
只要窮人想讀的情況下,政府就要保證管道。
其實只要做個統計,
看看那些在公立明星高中及公立大學的明星科系,都是那些人在讀的就一目了然了。
|
誰是台大學生? — 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
台大顯現教育城鄉差距 北市大安區和台東學生比32:1
低學費背後的兩大真相
窮人補貼富人的學費政策
在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的〈誰是台大學生?〉期刊論文裡,他統計發現,一九九七至兩千年,八二%的台大學生來自全國前二十所明星高中,五八%來自台北縣市;若以全國各區域就讀台大者進行分析,六.一%的大安區學生成為台大學生的比例,遠高於全國平均的○.八九%,而台東縣只有○.一九%。
此外,台大學生的父母,極高的比例有大學畢業程度和公務員身分,尤其是母親大學畢業比例為二六.七%,遠高於一般人口的二.二%。
原來教育資源應促進代間流動,補足資本市場不完全,但中山大學政治經濟所副教授劉孟奇不諱言,大學學費補貼結構,是窮人補貼富人的「逆向補貼」。
以一位公立大學電機系或醫學系學生為例,平均四年或七年下來,從學雜費到教育資源,政府補助經費高達近百萬。反觀私校學生家境情況較差的比比皆是,而國家補助相對也較少。
許多經濟學教授都因而懷疑現行低學費政策的公平性。「更多戴斗笠的辛苦學生在私立大學,不在台大,」劉孟奇不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