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42章經
可是有一點您沒想到
那些流氓學生雖然日後創業有成
但他們在年輕逞兇鬥狠的學生時代中,往往造就許多性情溫和的同儕一生中最不想去觸碰的記憶
不管是霸凌或傷害
對他人的許多不良影響是不會輕易消失的,不能說因為他們悔改了或是轉變了,就能得到救贖
我個人認為在12年國教實施之後
如何避免更加複雜的校園衍生出類似日本的嚴重霸凌問題
教育單位可要多傷傷腦筋才是 
|
壞學生型態有很多種,有的會霸凌同學打架,有的是蹺課校外喝酒放縱自己。
差別比較大的是這些人往往短暫的學生時代結束就要面臨生活的壓力,
也就是更早面臨生存的問題,對於社會上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認識更多。
有些長期讀好書、讀名校的人一直在環境與家庭的保護,二十幾三十了才出社會,
到了職場往往一些單純的應對進退產生適應困難的問題。
郭台銘當年海專畢業只是個不愛讀書只會對機械、車床有興趣的人,
一段時間在機械廠當半技工,幸虧娶了第一任老婆以及向岳母借第一筆創業金,才開始創業之路。
我是覺得人無貴賤,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持續努力哪管你出身如何還是有機會的。
反觀那些用優劣、社會背景差異斷定他人的才可能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