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dwardliu
當大家都是大學生後,大學學位就不叫高等教育。
要碩士、博士生才叫高等教育了。
這時,研究生只是為了文憑,研究的本質蕩然無存。這是大家要的教育?
|
個人認為
一個國家的人才結構,常態上應該就像是一個公司企業的組織圖般
呈現一種金字塔的結構
不管競爭方式為何
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擠身到最頂端的贏者圈
我可以感受到教育單位及教改者的苦心
就像樓上許多網友提出的論點
延長國教是可以讓所有人站在相同的起點,或是提升全體國民的素質
不過如同企業就只有一個總裁
不可能因為教改了,大家起點相同,或是素質提升後
這個企業的總裁就會對應倍增
因此,無論教改如何修改
屬於金字塔頂端的菁英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
當高中三年也變成了國民義務的通識教育時
只要 "為了考上好的大學" 這個慾望持續存在
相信還是會有不少的家長發揮孟母三遷的精神
為自己的孩子尋找理想中的明星校園
萬一這種夢想中的園地都是出現在私立學校時(合理,因為政府正在努力的消滅公立明星高中)
那就意味著過去窮人可靠念書翻身的機會大幅減少了
這是我憂慮十二年國教實行後最惡劣的狀況
另一方面,現在國內所謂的高等教育、或是技職教育,早就亂成一團了
台灣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目前有多少間普通大學,密度之高可謂全球前茅
這些身為普通大學的高等教育環境中,有多少可以成為真正的研究人才,學術人才?
現在這些普通大學的辦學目標還是放在這裡嗎?
那些技職體系的科大或技院就更不用說了
當他們被拿來跟高等教育的普通大學擺在一起時,就注定了邊緣化的結局
造成的結果是身處金字塔的腰身的人,汲汲營營想擠進上面的贏者圈
投入了多少青春時光在念碩博班、公職員考試
這些人才的閒置扼殺了我們中產階級的國力
而處在金字塔底端的人,普遍的素質比以往提升了(?),不過不少的人並不認份自己的定位與角色,眼高手低或是學藝不精的結果,造成我們藍領人力的斷層
人往高處爬,這都是人性,我並非有任何批評之意,只是我很憂慮政府的教改方向,毀滅了以往我們引以為傲的技職教育,又強力稀釋了高等教育的資源。只為了一個全民普及的國民教育目標......
對比教改前後的台灣人力狀況,我不知道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