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抗議12年國教 建中、北一女學生串連
瀏覽單個文章
asky1006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3
文章: 345
引用:
作者
FLYFLY
引用:
作者dodomo 即將實施的 12 年國教,更是讓連書都讀不好的窮人,也都有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
對於這句話~我產生了質疑~我覺得這種說法有問題~可以好好討論~但是我無法在短時間內想出一套內容來質疑這句話~還需要再思考過~所以現在只是先框起來~
我也覺不妥
每個人的天資、興趣都不同
怎能要求每個教育「產出品質」是均等的?
教改就是朝著空泛的理想化前進中
過去十年如此,現在仍是不知悔改
面對社會的弱勢者
以各種補助、補救的方式
希望能弭平其先天的差異
我們做到的是讓他們站在相同的起點
所以這是對「窮人」的部分
至於書讀不好
除了補救教學之外
也發展了「終身學習」的概念
不但可以在就業後回過來與實務結合
更適合「大器晚成」的類型
使其在心智更為成熟之際來思索自己的抉擇
而高等教育並不限制入學年齡
同樣也保留了管道于這些人
更遑論還有「非學校型態」的教育接受管道
所以「義務教育」讓人人有書可讀
並同時充實了國民「基本」的素質
而多項入學方案讓人人可以不斷進修
哪裡有一定實施12年國教後
這些「書讀不好的窮人家才能接受教育」的道理
看看
英國在教育方面的反思
一直以英、澳教育體系為改革藍本的台灣
到底打算覺醒了嗎?
民國83年的410教改聯盟到後來的李遠哲主導教改
全都以「快樂」為改革重點
難道天真的以為當離開學校
所有的學生會在一夜之中長大、成熟
瞬間理解社會的規範、自己該努力的方向
接著「九年一貫」於漠視社會反對聲浪下
以批評第一線教師守舊不知進取的高帽子下進行
十年下來的結果呢???
前段的各項措施逐漸無法發揮效力
高等教育失效、社會流動停滯、
平均素質越見低落、所得更是創下新低
「教育」除了是社會流動的重要關鍵
更是直接影響人力素質及經濟的基礎
然而這些「專家」忽略了士大夫文化的影響
此時,「人人有書讀」的美意就可以成為
今日台灣多項窘況的初始肇因
君不見各國都將「義務教育」
置於初等到中等教育前期
除了財政上的考量之外
一般人平均才智足以發展的最大經濟效率大抵如此
更恰以在適當就業年齡能提供市場需求
綜合各項條件觀之
我實在也無法理解台灣何以有這本事蠻幹
經濟貨幣的通膨是大家都熟知的概念
但是在教育上呢?文憑的通膨呢?
當高等教育不再值得投資
整個國家的人力素質如何成長?
窮人家如果提昇自己的社會階層?
叫央行每人發一億台幣,大家就變成富豪?
叫大學每人發一張文憑,大家就變成菁英?
我合理的懷疑:所謂教改,是富人的陰謀!
為了讓富人霸佔所有資源而設立
為了讓窮人永無翻身之日而設立
2012-04-17, 08:20 PM #
48
asky1006
瀏覽公開訊息
傳送私人訊息給asky1006
查詢asky1006發表的更多文章
增加 asky1006 到好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