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anLittleJohn
*停權中*
 
Tan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12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3
吃飽飯了 ,講幾個關於我祖輩們記憶的事情。
我曾祖父1901年回到台南的家,當時在家裡躲了數月,後來知道府城居民統計的清冊日本人沒有拿到才敢出來。
他出生於日據時期之前又讀過書,當時高祖父在府城經營乾貨生意專門銷往福建,所以我家當時還不算窮。
曾祖父認識很多同輩所謂被稱為台南仕紳的人,當時高祖父對那些人非常反感,常要曾祖父少跟那些人接近。

舉知名的巴克禮牧師為例,當時他與台南仕紳商議先封閉府城所有城門,
當時清朝官兵已經全部逃光,可是由於日軍的海軍部分要運輸很多日本軍人到台灣,所以幾乎集中在台北。
鹿港、台南有些港口是有機會逃出去的,由於府城提前封城,一些在海邊有船隻的平民想出去也出不去。
早期台南府城城牆是用竹子層層構成,後來才改成磚牆,有的居民急了,
甚至跟守城的民眾打起架來就是要翻牆出去,因為小南門城(今台南大學附近)通往竹溪(竹溪可通往海邊),
海邊還有一些小船,只要划到海上還有機會保命,後來一些仕紳率領的民眾跟逃跑的民眾打起來,最後硬是被留在府城裡面。

日後一些仕紳等日本人來了之後很快意識到日本人不會對西洋傳教士有什麼不禮貌的地方,
有一些爭執糾紛都找傳教士出面跟日本人談,當然仕紳們也假意答應傳教士幫他們找民眾到教堂。

我曾祖父到1958年過世,由於他不願意被日本人管,但當時他又是壯年常常被徵差役,不服從就是關不然就拷打。
由於他讀過書,但我祖父1911年出生,受的是沒有皇民化的教育,常常下課之後幫忙家裡,
晚上點蠟燭讓我曾祖父教他漢文,所以我祖父日文、中文皆通,可惜等祖父成年正是大陸與日本情勢緊張之際,
台灣許多物資生產都是給日本人用的,祖父二十幾歲開始到戰爭將近結束從來沒有吃過米飯,當時有蕃薯、雜米就很好了。

也由於年輕時困苦,祖父只念到初中,還好我曾祖父的哥哥在五條港工作認識一些台南州的文職人員,
這才介紹他去州政府(原先的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當雜工,幾年後遇到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英國人,
他不是牧師但為日本人工作,祖父幫他跑腿,偶而還可以吃到肉(很稀奇吧!米沒吃過卻吃過肉 :laugh

祖父常常幫英國人跑腿或幫忙他翻譯州政府的日文文件,期間也學會基本的英文會話,這對日後的經歷有很多影響。

戰後許多被徵召的台灣人在南洋不知生死,他遇到一位在高雄工作的高雄商人,商人的兄弟也是在南洋生死不明,
商人知道他會英文,決定找幾個人幫忙同時資助他去菲律賓找人,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待了好幾年,
總共帶回二十多人,同時也包含商人的弟弟,不過已經雙腿殘廢,坐了兩個多禮拜的船,一路轉地才從東港上岸。

講這麼多是因為台面上很多媒體或學者幾乎沒有人的祖上像我家那樣,曾祖父活得夠老,
從日據時代到國民黨時代他還健在,其中他對我祖父三兄弟講過很多當年的回憶,
然後我祖父現在活到101歲仍然健在,很多事情是在我小學以及中學階段他講給我聽的,
日後看一些歷史的書籍才意識到撰書者的年紀、記憶年代有很大的差別,十幾年前祖父精�**棓雃n的時候看了很多書,
也常要我父親載他去成大與市立圖書館看書,他對一些人撰寫的文稿裡面的詳細狀況都有不同見解,
例如一些傳教士記載的狀況有的年份有誤,要不然就是地點、時間長短不對,
有的甚至人事時地物錯亂,可惜他學識不高同輩也幾乎不在,想跟人家爭議也難。

總之就當作談歷史,不要用歷史的爭執點當作仇恨並取得政權的工具,
百姓在那邊吵得亂七八糟,政客們可是偷偷在背後攫取政治利益。
舊 2012-04-12, 01:07 P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nLittleJoh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