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 Member
|
跟大家講個我夢到的製片方式好了
台灣有很多電視劇,電影,動畫,都有政府,或各文化機構的補助,像是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客家委員會等等...
可是呢,這些政府,民間文化機構不會100%補助你賺錢,通常都只補助20∼30%的製作費,剩下的80%∼70%要製作公司自己出,可是這樣製作公司一則要準備很多製作費用,二呢有可能不會賺錢,所以某些製作公司就發明一種穩賺的製作方式。
假設製作成本是100萬,那製作公司報上去的製作費用就報1000萬,輔助金假設拿30%,就是300萬,那製作公司還沒把成品賣出就先賺了200萬,可是你要是報個5,6億,帳目不好做,而且公司資本不高的話,也沒辦法報,所以一般就是4000∼5000萬在報,這樣就可以拿到1000多萬的製作輔助,可是呢拿1000多萬輔助金,製作公司還要先賺一筆,所以1000多萬的製作輔助其實可能只有500萬是真的花在製作上,也就是台灣很多節目的製作費用通常都是報出來的15∼20%左右。
製作費用報得就已經不是很高了,真的用在製作又只有15∼20%,這樣的製作,大家覺得有可能會做出什麼好東西嗎? 當然就是東偷西偷的亂做,反正驗收的人都是大外行,給這些外行一碗牛肉麵跟一碗牛肉湯麵,他們也分不出來。
還好的是,這只是我做夢夢到的狀況啦,台灣的電影電視節目都是高水準,高品質,當然不可能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