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並沒有解釋幾年前
中油跟著美國西德州原油漲價而跟著漲價的問題
========================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862 期
作者:孟超
兩大油品龍頭大量採購中東與俄羅斯合約原油,一方面大喊購油成本大漲吃不消,一方面加緊外銷腳步,畢竟外銷比內銷還好賺!
2004/5月中旬,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國際原油價格)期貨價格創下每桶四十一美元新天價,打破波斯灣戰爭以來的紀錄。
中油、台塑石化頻頻大喊吃不消,中油預計在 2004/6月,將國內油品價格推向歷史新高峰(九五無鉛每公升達二十三.二元),
台塑石化更由董事長王永慶出面說明煉油成本大增的事實,正式表態支持中油漲價動作。
兩大石化龍頭表面上為原油大漲所苦,說服消費者接受高油價,私底下卻是摩拳擦掌準備趁國際原油大漲「撈油水」。
2004/4月底原油自每桶三十七.五美元起漲到五月二十一日,WTI(國際原油價格),十日移動平均價達到每桶四十一.四五美元,
中油也正式對外聲明六月份起調漲國內油品售價,宣稱每公升汽油需調漲一.三元才能反映購油成本。
雖然WTI是國際上最具指標性的原油報價(國際原油價格),
但實際上,原油因產地不同,生產的原油品質與運費成本也大不相同,原油雜質越多賣得越便宜,
產地的遠近也牽動購油成本,以中油一年進口原油約二億二千萬桶,運費每桶省一美元,中油可節省新台幣七十億元以上購油成本。
國內兩大油品龍頭,主要購油來源是距離台灣較近的中東與東南亞,來自美洲與北海布蘭特的原油是少之又少,
近年來距離較近的俄羅斯則成為新寵。進一步細分購油地區,中油有七成的原油是來自中東的合約採購,
台塑石化也有六成以上,全部都是長期採購,絕少在國際市場採購現貨。
因此原油期貨投資熱絡的WTI十日移動平均價飆漲,不代表兩大煉油龍頭的購油成本也飆漲,
況以國內煉油廠採購中心的中東油價指標──杜拜原油最新報價,目前每桶為三十五美元,也遠遠低於WTI(國際原油價格)的四十一美元均價。
=======================
再來
假設5年前油價指標是一桶60美元
依浮動油價公式算起95無鉛汽油是 28元/公升
再假設5年後的今天油價指標是依舊是一桶60美元
依浮動油價公式算起95無鉛汽油卻是 30元/公升
就是類似這種模式.....自己可以Google一下調查歷年油價
就會發現浮動油價越浮越貴
為什麼中油不向政府反應
這讓我想起來養雞戶對於禽流感議題的洗腦文章
http://www.facebook.com/notes/%E9%9...385630898114592
嗯......中油員工所寫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