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瀟湘夜雨
一九五○年的高考,人口占八十五%的台灣人只錄取七人,外省籍者錄取一七九人(高達九十六%)
|
基本上,這數據只是客觀地表示
當時外省人口的教育程度較高...
其他的
就只是個人主觀的猜測及解讀...
引用:
作者瀟湘夜雨
二○○○年內政部的調查顯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經濟來源
主要來自退休金、撫卹金和保險給付的,所謂的「外省籍」... 台灣人只有...
軍公教的各種免稅、津貼... 水電半價...
一九九四年以前公務員子女因教育補助幾乎可以免費念大學
中研院學者吳乃德直指為「外省人教育程度較高的原因之一」
換言之,這些種種立足點的不平等,都來自於國家制度刻意造成.
|
你有沒有想過
這種以省籍來區分族群的文章
對現在社會中的一般大眾而言
其立場、可信度及說服力為何?
再者
一九九零年初期、台灣錢淹腳目、人人看不起公務員的年代
還有人提嘴說軍公教的教育補助「幾乎可以」免費念大學?
這種邏輯不清楚、文意不清楚
對社會政經環境不了解的文章
還有人敢發表、甚至有人引用?
怎麼沒有學者去研究一下
台灣首富本省籍跟外省籍的比例?
其實不須這麼麻煩
大家悶心自問,是希望出生在
世世代代都是公務員的家中、父母一輩子就只靠退休金和政府補助過活
還是希望前幾代是務農、是從商的,然後自己現在是田僑仔、是小開呢?
某些人那麼眼紅人家的退休金、補助款
也難怪表現出來的態度及眼界就只是如此...
人家王永慶、郭台銘、三重幫、國泰富邦
有誰會去在意上一輩外省老伯伯的退休金?
而現在好手好腳、有志向的年輕人
又有誰會跟人家在網路上討論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