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房價所得比達十倍以上!李鴻源:我不是把窮人趕出台北
房價所得比達十倍以上!李鴻源:我不是把窮人趕出台北
作者: 文/林倖妃、熊毅晰 圖片/天下雜誌 | 天下雜誌 – 2012年3月8日 下午11:16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公布的資料,全台房價所得比已創下九.三倍的歷史新高,大台北地區更高達十倍以上。
這兩年,呼喊「居住正義」的怒潮,迫使政府頻頻推政策回應。
內政部端出社會住宅、經建會興建現代住宅、財政部祭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連台北市政府今年五月,都要開始徵收俗稱「豪宅稅」的高級住宅房屋稅。
去年底,立法院更通過地政五法。為防止投機炒作,從七月開始,不動產交易採實價登錄,政府必須蒐集、分析房地產市場數據資訊,定期公布。
政府的動作又急又快。但是,居住正義,真的就要來了嗎?
從都市更新引發諸多爭議,到師大商圈住戶和商家為居住品質對立,顯然,民眾要的,不只是一個棲身之所,還有生活品質。
因此,上任一個多月的內政部長李鴻源所說,「落實居住正義,推動住宅政策」,更受各界矚目。連建商都緊盯著他,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牽動未來的房市變化。
出身工程學界的李鴻源,思考很實際。他認為,若無法解決用地取得困難、標籤化和管理不易等問題,社會住宅勢必被綁死,永遠找不到出路。
「我現在需要立即解決的,是大台北的房事問題,」他很清楚,必須找出更多替代選擇,讓是非題變成選擇題。
面對各界期待居住正義的呼喊,李鴻源要如何回應?
問:有關住宅政策,先談談你的思惟邏輯。
答:我一直在思考,大台北塞八百萬人,從防災、淹水和水資源供應角度看來,都是不聰明的。
過去投資交通建設,只有一個功能:民眾可以通車快速進入台北,因此建設道路都是輻射狀,讓人可以很快進台北上班、上學,下班趕快回家。
持續用這種思惟,結果是所有人塞在台北。
我今天在這位置,立刻碰到的問題是,我們蓋兩處合宜住宅,共八千多戶。以板橋浮洲來說,再塞四千三百戶,市府被迫要拓寬馬路、蓋停車場。龜山的機場捷運A7站,塞三千八百戶。現在,下班時間就已經塞得一塌糊塗,以後又會是什麼光景?
大台北的定義,已經改變
現在,不論是合宜住宅或社會住宅,想法是,蓋一棟房子給你住。但有沒有想過之後的結果是什麼?
事實上,台北不能再塞更多人進來,大台北的定義也已經改變。
隨著政府投資交通建設,從快速道路、高鐵,到二○一四年,機場捷運完成後,從中壢到台北,不用三十分鐘。為何不把已經投資的基礎建設,發揮最大效果?
我想的是,有沒有可能不是蓋房子,而是蓋一座城鎮,涵蓋電影院、超市、學校和公園等所有功能,把政府投資上千億交通建設的附加價值做出來,鼓勵弱勢族群、年輕人去。
政府可以低利貸款,二五○萬元加上薪水,讓你在市區外擁有一間房子。另外給你交通費用,補貼你坐高鐵、捷運。
表面上,是政府從口袋裡拿錢出來,但這是循環經濟概念。
政府投資,帶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再從稅收收回來。既然大台北的定義已經不同,要讓人有更多替代選擇,某種程度上,也解決住宅問題。
我不是把窮人趕出台北
這樣做,不是把窮人趕出台北,而是提供其他選項和替代方案。以前你沒有選擇,現在你是有選擇的。
至於無法買房子的經濟弱勢者,就要用社會救濟手段。蓋社會住宅只是其中之一,但風險是會被標籤化,又牽涉管理手段。
台灣沒有住宅法人,即使有,依據政府採購法,也不允許直接議價,起碼要有三、四家,才有辦法依招標規則承攬,一點都不實際。
我另外在思考的是,建立租賃制度。由政府或民間組織打造平台,鼓勵持有空屋者釋出。透過平台,協助配對出租和修繕,用管理和政策手段,來解決住的問題。
不但讓台北的空屋有人可以進去住,需要的人也可以住到適合的地方。政府補貼需要的弱勢者和年輕人,和蓋社會住宅所需的錢根本不成比例,為何不做?
問:現在很多持有空屋者,或是投資客,就是因為房屋稅稅率太低,根本不在乎。
答:可以從稅給予誘因。我提高空屋稅,看你在不在乎?屋主只要房子交出來,政府幫你打造平台,找到配對,所有法律問題都由政府負責,你根本不用擔心。我利用這可能性來解決一部份問題。
不再蓋社會住宅
我要做的是,讓公私部門的投資達到最佳化。國家的現有投資,包括公部門投資高鐵、捷運、快速道路,和私部門的個人投資,如空屋,整合達到最佳化,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問:這其中涉及稅的問題,需要跨部會共同解決?
答:所以,我只能說我「提議」。行政院如果同意,那我會提議,指定一個政委來整合,政委要找跨部會一起談。
解決方法需要包裝整合,有的是用蓋的、有的是鼓勵搬出市區、有的是用社會救濟。是組合式,找出一堆答案,而不是唯一答案。這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
問:確定不再蓋社會住宅或合宜住宅?
答:這也不是我能確定的,我只是提議,但既然我是內政部長,我的政策是,除了既定的五處社會住宅,其他不再蓋了。
我是圖利中華民國
問:你談到,創造新的住宅區域,但這會帶來另外的問題,舉例來說,可能先炒高那邊的房價。
答:有人說我圖利建商,No,我是圖利中華民國。
房價提高是必然的,但我不會任由它高到不合理的地步。先把遊戲規則訂清楚,要有規範和配套,如從稅法管制,或是運用容積率、建蔽率去鼓勵。
眼前的現實是,唯有讓建商嘗到甜頭,案子才推得動,不可能要他配合國家政策,又不讓他賺錢,這不實際。但我也會讓建商知道,你進來賺的是合理利潤,我不會讓你賺取暴利。創造出來的利潤,必須大家共享。
我今天從頭到尾在說的,都是「最佳化」。政府要做的是最佳化,把政府資源和民間資源做最佳化,再把國土規劃概念放進去,就會找到平衡點。
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92期,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