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Mtime】
上海宣傳《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自我反省
片子太長,觀眾的確有壓力
帶著電影《賽德克•巴萊》改編的新書、紀錄片,導演魏德聖巡迴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大學演講。昨日,魏德聖回到上海接受專訪,在詳細介紹影片不同版本後自我反省稱,自己以為4個多小時的影片能讓所有觀眾接受的想法,有點過於理想主義;而在不滿意威尼斯版的情況下依然前往宣傳,是沒有抵住誘惑,「以後再也不幹了。」他至今仍堅持,趁現在就拍完想拍的片子,而不是等到所謂「條件成熟」。
自我反省,曾經太理想主義
魏德聖此行有為《賽德克•巴萊》大陸上映造勢的目的。他透露,該片已經送審,但上映時間暫未能確定。魏德聖介紹,目前影片有完整版和精簡版兩個版本,「影片初剪片長是4小時45分鐘,後期只修剪了節奏;在臺灣地區上映時分為上、下兩集,時長四個多小時,是我心目中最完整的版本。」
而這次送來大陸審查的是全新製作的精簡版,「之所以做精簡版,是因為完整版在香港上映的時候,在票房上有挫折。可以理解,發行商也提到過,要看上下兩集四小時多的片子,對觀眾來說的確有壓力。海外發行也沒有人要買上、下兩集那麼長的片子。這時候,我就想著還是應該剪短些,最後剪到兩個半小時的精簡版,我覺得不能再剪了。同四個半小時的版本一樣,愛情、文戲、戰爭戲都有。這次的精簡版在美國和一些國際影展上,得到的評價都非常高,我很放心。」魏德聖反省道,其實最開始拍片的時候,他完全沒想到要剪個兩個半小時版本,「我承認,我太理想主義了。經過這次,我認識到,目前觀眾能接受的電影片長應該還是兩個半小時。」
去威尼斯,因為抵不住誘惑
在完整版、精簡版之外,《賽德克•巴萊》還有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的兩個半小時版本,但魏德聖拒絕承認這個版本。他告訴記者,威尼斯版太多是靠殺戮來推進的,文戲只有四分之一,招來「血腥」等不好評價,從威尼斯回來後,他趕緊把威尼斯版給銷毀了,「那個版本確實是有一些狀況。當時威尼斯通知我入圍競賽片,但要我們把時間縮減到兩個半小時。因為時間太急,我只能交給香港的一個剪輯師去剪,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威尼斯首映,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版本,看完之後我就想完了,可能要被罵死,因為一個你用了十幾年建立起來的故事邏輯,在短短時間裡要被弄成那麼短,最後肯定會失敗。」談及此,魏德聖再次反省,稱在看到威尼斯版不滿意的情況下,還去威尼斯宣傳,是自己沒有抵抗住誘惑,「入圍威尼斯電影節,這個誘惑太大了。以後有這樣的事情,我再也不幹了。」
趁還年輕,完成最難的抱負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的放映已結束,最終票房是8億多台幣。魏德聖稱,之前周杰倫仗義救急借的錢,他已經還清了,票房上消極來看已經基本回本了,但離預期還是差一點,「可能是因為我們前期宣傳太多,但是劇情、人物又都不能曝光,所以大家就只能問錢的問題,導致一部分觀眾產生了反感,本來應該還可以更好一點。」談及鈕承澤等臺灣導演進軍大陸的舉動,魏德聖坦言,下一部新片,是他最後一部「最想拍」的電影,他堅持在拍完該片之前不做其他計劃。相比大部分人為了夢想先委曲求全地「等待條件成熟」,魏德聖堅持,先不顧一切條件地完成夢想,「我想還是應該趁年輕,把最難的抱負完成。」此番話不由令人想起馮小剛最近為拍《一九四二》大聲叫苦的狀況。至於「臺灣電影復甦」這一話題,魏德聖的回答,對於時下流行題材跟風的大陸電影有所啟發,「要說復甦,最關鍵的是,不能忘記當初怎麼會有復甦的契機。永遠要作多一點的比較,永遠堅持拍自己想拍的。」
(編輯:格格巫)
http://news.mtime.com/2012/03/07/1483636.html
-----------------------------------
其實還滿想看看更精鍊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