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每次看到這種討論,都覺的很有趣。因為大家都好像對一個不是很熟的東西發表一堆意見。反核的錯誤一堆,擁核的也錯誤一堆。問題在於對這種知識在很多有意無意之間是由有心人士所提供的有所特定立場所致。
做為一個在業內工作的人,只能說目前的核電廠只能算的一個過渡性的選擇,並非人類的最終解決方案。以台灣地小人多地震多的情形,核電廠的風險要比起核電製造國要大的很多。
電力公司是賣電的,不是賣安全的,像福島這種超過基準的天災本在他的"想定外",所以才會在當初把30米的海岸高弄到只有10米不到來建造,而設計的人正是GE Ebasco。東電為了建這種電廠一樣成本高的很,所以一切也要省。比較不同的如東北的女川就有考慮到,所以這次有閃掉,福島第二也是差一點就死了。
就算不發生天災,核電廠的老化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管路的薄化,反應爐的中子通量造成的脆性遷移溫度變化等等,也是人類未知的點。沒有人知道ECCS動作時會不會破管,事實上有些非官方說法是福島第一的某部機在事故發生後就有洩露主蒸汽,只是目前沒辦法證實就是了。
拆一座反應爐比蓋一個還貴,核癈料一個裝桶費用數十萬,更不要說安全性的設備一個都是化工火力廠的同級的10幾倍貴,核工業製造商尤其是美國的用法規把那些弱國吃的死死的就不用講了。
人類的所製造的機器人不進步造成現場搶救困難,目前高劑量的地方有些都是致死量,機器人不投入的話是不可能可以有什麼進展的。
老實講,電力自由化的地方的電力公司幾乎都不想蓋核電廠的,因為風險太大,財務困難一定要向政府借錢,像美國過了30年才有人要蓋AP1000這種比較好的設計,也是因為美國政府肯借錢,而且建造成本有因設計下降。
當然核電有好處,包括一支燃料棒可以燒6年左右,讓火力的成本不要那麼高等等。但看到最後的好像也只有不排CO2跟燃料便宜這二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