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he_yongching
*停權中*
 
the_yongchin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3
您的住址: 垃圾場
文章: 127
http://mypaper.pchome.com.tw/polyandry/post/1322780018

2.5K的忠誠度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道歉有用的話,就不需要警察了。”一樣的邏輯放在很多事情上都十分通用,就好比,2.5K買得到忠誠度的話,就不會有離職潮了。

大陸在年前跟年後都有一波離職潮,反正只要年近了,人的心就開始蠢動了。年前的離職潮比較多是低薪的作業員、民工、服務員這一類的從業人員。因為春運返家的路途實在太遙遠,如果想要節省金錢,就必須要用時間換取。在加上薪水很低,但滿大街的缺人,即便現在辭職一個月,年後回來用不了三天就可以再重新找到一模一樣的工作,所以這樣的工作崗位流動性真的很高。

第二種離職潮就像是在臺灣也會有的那一些,大家一起玩大風吹,換個工作追求更高的薪水或是頭銜,一個人的地獄可以是另一個人的天堂,反正追求可以不同,但換工作的人心裡想的總是良禽擇木而棲。

身在陸資企業的我發現,相較於臺灣人,大陸的員工對於同事辭職走人的事情很淡然,沒有甚麼離情依依,更多的是習以為常以及祝福,臺灣常見的主管抓來慰留摸摸頭然後一摸就好幾個月的事情,在我們公司是完全沒有。

一旦一個人說要走,領導抓過來問問為什麼,問完了確認工作交接,你就可以開始辦離職了。做領導的也許覺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留也留不住,還不如當做一種組織的新陳代謝,做手下的也肯定是找到更好的地方了,所以也就頭也不回的瀟灑離開。

那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台幹對於這樣的情況很感歎,很難過每年過年後20%的離職潮,心裡覺得很挫折。

不知道是不是在陸企一段時間,我可能也改變了,我看了之後覺得臺灣人某些時候的確還是比較重感情,但很多時候我分不清這重感情和濫情有甚麼不同。

如果你只願意給人一個月2.5K的工資,在上海你希望靠面談、畫餅、摸頭的方式來留住人,這樣就太小看大陸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下班都是心裡篤定頭也不回,但凡一個工作無法支持最低開銷圖個溫飽,一切就淪為領導與公司的忽悠,再多的溫情攻勢也不過是枉然,與其要說忠誠度低,我反而認為更多時候其實是勞工對於自己的需求更瞭解。

很多人愛說大陸人自私,一切先考慮到自身的利益,這的確造成很多弊端,但有時候卻也不儘然都只有弊端。中國員工很少會因為情感的因素而放棄了個人的考量,與台灣人相反,個人的利益絕對放在公司的利益之前,就公司的立場來說的確是相當頭痛,但就勞工的立場來看,不可不說是對資方的一種制衡。

早年當我還在念國中的時候,坊間很多”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一類的書籍常常大賣,裡面反覆宣告了日本式經營的理念,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然而台灣人畢竟不是日本人,所以很多東西只學了半調子。雇主無法像日本企業做到終身雇用制,員工也無法天天加班之後再二次會三次會的半夜宿醉搭地鐵回家。

但你要說完全沒有影響,這也是不可能的,於是像我這樣的六年級後半段的人,可以接受超時加班的生活,甚至是後來的責任制,當壓力高到快要爆炸的時候,上司請吃個飯一句:”你好好再想想”總可以再撐個半年三個月。

但大陸這邊跟台灣不一樣,他們沒有這樣的意識,對於日本式經營也不像台灣這麼買單,所以如果到了大陸,還懷抱著三不五時一起吃飯掏心掏肺打造一個生命共同體的團隊,這樣的想法不見得會失敗,但我只能說很難成功。

很多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文化造成的,當我還在台灣的時候從來未曾體會身為台灣人受到日本以及歐美如此深遠的影響,但當我踏上這塊土地,在全部都是大陸人的工作環境當中,我的格格不入就突然變得十分明顯。

回到問題的最根本,將文化、地域、政治因素全都抽走,單單只檢視一個月在上海2500元人民幣的工資,我實在不明白一個受過基本教育的台幹為什麼會對20%離職率感到受傷,其實,更受傷的是哪些不得不提出辭呈的人啊。
舊 2012-02-24, 01:11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he_yongchi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