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arinese six
感謝~幫助很大
因為台灣交響/古典樂的資訊與接觸 實在很侷限
容易造成不知道著麼找著麼聽的困難,
劣者費加洛婚禮序曲就聽的入耳 ,可是1812就
(誒~不是說1812是名曲?懷疑自己造詣...  .)
再一問,高中老師說過 交響樂更深入是聽其層次
同一曲 可以專注聽弦樂或管樂部分,而有不同味道
各位也都是這樣嗎 
|
不用講台灣了,全世界現在要找古典音樂的資訊與接觸其實都不太容易

所以真的是不知道要怎麼去聽,這我能了解。
1812 是不是名曲就不用太在意。它只是一首曲子而已... 重要的是你喜歡與不喜歡。既然不喜歡那就朝著其他的地方去聽,別管其他人講什麼。你說你喜歡費加洛婚禮序曲,那就找多一點那個時期或甚至莫札特的曲子去聽... 這邊有一首有點類似的... 我們小提琴和橫笛稱做 Midsummer's Nightmare,可是其實是 Mendelssohn 寫的 Midsummer Night's Dream。這首的最後一個樂章非常有名。我曾經帶一個有公主病的好朋友去聽我的其中一次現場(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首表演好多次),她就講說她以後婚禮一定要有樂團親自奏這首最後一個樂章!不過你說你喜歡費加洛婚禮序曲,我這邊也給序曲∼
[YOUTUBE]SUDvZaMl4RU[/YOUTUBE]
至於你高中老師講的其實不錯,所以才發展出北美重銅管德國重弦樂的風格。即便是同一首曲子,指揮的不同帶出的音樂會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