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aSaYa
*停權中*
 
SaSaY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7
文章: 9
引用:
作者虎斑貓
對,我前面漏了講金融業,這也是鬆綁後創造出的一大塊就業市場。

如果要把近年景氣不振的原因歸給產業外移西進或引進外勞,雖然不能說不對,但是並不充分。

如我前面所說,台灣在政治轉型後的大量法規鬆綁,造就了就業與景氣高峰(也是股市與許多行業的泡沫),在事求人的環境之下,勞工開始拿俏,很多人不願好好工作上班,只想從股票或金融商品中獲利過活(我學生時代就見過有很多老師上課時拿著小收音機聽股票);同一時間各種社會運動抬頭,民粹之風在民意代表、新興媒體推波助瀾之下開始盛行(時稱"自力救濟"),要求工廠改善環境與待遇,並阻撓不少投資案,勞基法與各種保障勞工福利的法規也陸續推行;不少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工廠上班,寧願去當時蓬勃的服務業領小費,很多勞力密集的工作沒人做。台灣的產業以代工為主,面對歐美買家降低成本的壓力(還有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老闆們能怎麼辦?...


Before 政治轉型之前,整體的勞工薪資其實不斷的往上攀爬,跟現在的中國有像

瘋狂的高峰應該是當台幣確定要升值,一大票熱錢配合台灣自己的過度充裕資金,導致股市,大家樂,民間借貸衝亂整各就業市場,你去工廠上班,一個月可能只有1萬,但是股市投資40萬,一根停板就兩萬多...

當時後有要搞產業轉型,有些不想轉型的老板,就開始南進,找越南泰國..甚至中美洲,非洲..

但不是因為太遠,就是因為文化差異,導致並沒有真正的產生龐大的磁吸效應

差不多過了快10年,從1992-1995年附近,中國的招商才逐漸開始發揮效果,而此時港商,已經早在南下宣言的時候在廣東落腳,進入1998 年開始,整各供應鏈才逐漸成形,雖然面臨電力不足的困境,但是台灣也自此開始逐漸明顯的往下

同樣一所國立大學畢業生,1980年的時候可能幹10年+就已經是襄理等級,現在幹15年還在領組混飯吃,
舊 2012-02-16, 11:56 AM #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SaY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