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虎斑貓
當年的榮景除了是犧牲環境與各種人民權益才造成的之外,另外有一點是當時的台灣剛從威權體系轉型,有很多行業甚至是從無到有的開放(例如媒體、有線電視、通訊業、大學、民營高速公路客運、民營加油站、民營航空公司....),而這些開放又集中在那幾年內發生,再加上台灣人一窩蜂的個性,所以在幾年內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就是資本家過度投資),也就造成人才緊缺的狀況;而經過多年的競爭之後,不少當初投入的業者已經認賠退出市場,今日也似乎已經沒有啥管制多年的行業可以被鬆綁,所以那些年的榮景應該不可能再回來了。 
|
以前如紡織業,有些人能弄到配額,一張桌子,一間小辦公室,一各接電話的女職員,一碼抽你兩元,每各月光是轉單給下游工廠成衣廠,月入淨賺數百萬,每晚跑酒店,很多
開放後,如銀行業,的確短期如你說的造就很多,十年不到資歷升公營銀行庫襄理,
又推升一波
但是後來老闆把資金往外抽,把外勞往台灣塞,造成需要人力的行業由外勞頂上,把薪資壓低
不然就是抽出資金到中國設廠直接砍斷供應鍊整組產業外移降低人力需求,台灣兩邊輸血,當然慘西西
現在銀行業,都開始降低聘用職等,原來大學起薪3萬多,現在剩下兩萬多
別再跟我扯啥以前大學生能力怎樣,現在請近來的也是這家銀行自己招募近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