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itan200711
其實 漫不經心不只是年輕人
台灣整個社會文化 都是"差不多" "漫不經心" "可以過就好" "做那麼多要幹嘛"
而且資方勞方都一個樣
資方覺得有錢賺就好
誰會鳥你一個基層 服務態度多好 對公司有差嗎?
薪水只要合法 其他的能省則省
勞方覺得做那麼多幹嘛?
誰會鳥我一個基層 服務態度多好 對薪水有差嗎?
然後陷入惡性循環
資方不想共享利潤
勞方不想提高工作品質
而且 每個業界就都一樣
|
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鐘!
你要求&負責的, 不僅是老闆, 而是你對自己仍在職的這份工作 -- 更是你對自我的態度.
永和往永安捷運站前的水源路有家超商, 一兩年前有個蠻高的女姓打工店員(172cm吧), 長相OK, 但笑容很親切.
她對每一位客人喊的歡迎光臨&笑容, 都是發自內心而且很有朝氣, 對不熟悉的年老顧客, 還會盡力用她那有點跛腳的台語努力問阿媽要買什麼, 要不要我幫忙之類...
後來一年多她沒做了, 輾轉聽到原因是... 曾有位公司主管見到他的服務態度很讚賞, 回公司跟高層力薦, 而後被找去某餐飲企業培育幹部了...
一個人對自己工作的態度, 周遭的人都看得出來, 也可能會因此改變自己的一生~
『差不多、隨便』的這種心態,是社會難以進步的很嚴重的一個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