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en Member
|
台灣中學以下的教育太著重於考試導向才是最大的問題。
考試確實是比較公平,也比較能量化程度的方式,但其缺點卻不下於優點。
一來要考試就會有範圍,就有了第一重的限制。使得學生不考的地方就不讀。
二來考試只能考簡單的問題,因為必須在 1~3 小時答完十幾題到數十題的題目,因此只能限定考簡單的問題。這也使學生的知識程度和能力受到了第二重的限制。
就如我堂哥說的:不要以為醫學系分數很高,進來的都很厲害,有很多都是庸醫而已。
沒錯,進去分數很高,但那只是代表解簡單問題的能力還不錯,但現實世界所有的病症都是小到可以讓你2小時醫完20個嗎?
在理工科,你有看過考試證明必須證明10頁以上的嗎?讀過研究所的人應該都知道10頁以上的論文很普遍,甚至有的一個問題的證明就上百頁。有的問題甚至勞動數百位科學家數十年的努力才完成。
台灣學生從小就侷限在雙重範圍限制,只讀簡單的、有範圍的知識,所以在普遍台灣人的心態都可看見:「只挑簡單的,遇到困難的問題就跑了。」
再加上大學教育太過鬆散,大學生過太爽,以致很多大學生反而是大學剛進去時最有知識,四年讀完知識還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