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很糟糕的是中小企業主的心態,去年底遇到十幾年前跑業務時認識的中小型工廠、公司主管,
他們認為既然現在年輕人的行情這麼低,就用25000不到的薪水去徵人,
可是在將近十年前一般業務、工程師的價碼並沒有那麼低,而且某些企業到現在營收仍然很正常。
既然業界的價碼已經不升反降,自己也試著用這些價碼看能不能徵到人。
結果呢?現職員工數年不調薪,新進人員用最低標準應徵,
新人來了待不住,做不了多久就離職,公司投資新人數月的員工教育訓練全數泡湯。
有的比較操的工作長達數月徵不到人,老員工抱怨,新員工找不到,
有些工作幾乎陷入停擺,最後反而要老員工身兼數職,老員工恨得牙養癢又不敢離職,
這種錯誤的管理思維,最終會報應在企業主身上。
因為公司目的是要追求不斷的成長與持續營利,
活水不引進來,有經驗的員工不能拔擢,公司的成長勢必會遭受傷害。
許多外銷導向的製造業的確真的受到國外市場不景氣的影響,
在此前提,薪資不提高真的有箇中苦處。
但也有不少傳產因為已經是市場領先者,營利這幾年衰退不多甚至持續賺錢(賺得少而已)。
用低廉的薪資還想要找到耐苦耐勞的員工等於在做白日夢。
還有企業主根本不去思考2萬多元的薪水,這個員工怎麼養家,生吃都不夠了,還想去曬干。
不管是少子化、房價高昂民眾買不起,很多現象都是一環扣一環,只要其中幾個環節出錯,連鎖反應就會發生,
而且這種反應會變成長期社會衰退現象,那怕改天選出個好政府,恐怕也要好多年才能拯救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