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ioudon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16377/IssueID/20111227
蘋論:不必同情懶惰的失業者
2011年 12月27日
市議員應曉薇日前要求市府用水沖走萬華區的遊民,引來很多責罵,迫使她不得不道歉。但本問題的重點不在應議員,而在遊民問題政府從未認真面對、討論並設法解決。
寧沒工作也不屈就
遊民有幾種不同的類型:長期失業者;又分為不再求職者,與一直在求職但無法獲得長期工作者、自我放棄者、反社會規範者。美國研究遊民的發現是:遊民並非都是學歷差、智商低、社會化失敗、家庭及親友情感支援系統毀壞、原來的低收入者;而有許多本來是經理人、CEO、工程師、會計師、律師以及大學教授等。他們成為遊民的原因很多,像是經商失敗、家庭解組、人生受到巨大的打擊與創傷、抗壓能力薄弱、精神疾病、心理崩潰……,這項發現證實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遊民」的這句話。
嬉皮反戰...
|
吉兒掛斷了手機,高聲說:“你們的論調有嚴重的自我主義問題。要知道極端的自我主義是最頹廢的。你們的生命被社會滋養,卻不願意對社會做任何回報,還媽的侈言你們靈魂中的清晰就是對社會最大的回報。要做什麼樣的人當然隨你的便,但是在享有你們的極端自我時,不要忘記你們的自我得來自別人的自律。沒有別人對社會的建設性,你們連頹廢的靜分都沒有!自由的前提是群體足夠的自律,融入社會倫理的生命!”
“作為一個康得的信徒,你的論點很透徹。”海安說,“你的意思是沒有社會存在在先,就沒有灌輸到我們身上的知識、文化、文明教養,造成我們足夠的自覺,自覺到沒有自由的痛苦。沒錯,如果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動物一樣的自由,而是在理性上施展自我的自由,那麼社會的存在在自由之前。可是我們在談論的是兼具理性與獸性的自由。既然說到人與社會互為生存的關係,你就不能否認這種自我主義中頹廢的積極性。沒有自我主義,甚至沒有寂靜主義,那麼這個社會就真的沉悶沉寂了,在這樣的世界裡,連只知道自律的人都要無聊得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