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aosh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35
尹衍樑在本業建築業的專業能力讓台灣被全世界看到,這一點台灣其他企業也很難望其項背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不僅擁有兩百多項工程專利,還拿到俄羅斯國際工程研究院榮譽勳章「工程之光」等重量級大獎,堪稱是台灣之光。最近他又締造一項紀錄,登上Discovery頻道的「建築奇觀」節目,將潤泰獨家的預鑄工法精髓公諸於世。

這支名為「台灣神奇的預鑄工法」的節目,全長五十分鐘,創下「建築奇觀」的兩項新紀錄:在台灣第一次介紹民間企業;另外也打破介紹單一建築工程的慣例,第一次綜合介紹潤泰的住宅、體育場、高科技廠房。

「建築奇觀」歷時半年的拍攝過程中,尹衍樑十分尊重製播團隊的專業,不斷克服害羞的個性,在鏡頭前努力配合拍攝工作。不過等到「龜毛」的尹衍樑第一次收到毛片,看到Discovery精準地抓住潤泰的特色,說故事的能力突出,加上鏡頭的畫面語言豐富生動,忍不住讚聲連連:「拍得很棒!完全不需要修改!」於是一次就將節目定案。

這一集節目未來還將在中國大陸的二十七個頻道播出,對於深耕中國內需市場的潤泰來說,更是如虎添翼。

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九點進行第一次首播,尹衍樑在當天上午還出席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台灣分會的揭幕典禮,看得出來心情相當好。他說:「我很高興,工程師能夠被『建築奇觀』報導,是一生的榮譽!」



預鑄複合工法、隔震墊與自動化獨步全球 潤弘 世界驚歎的建築創新

遠見雜誌2011年6月號 第300期
作者:彭杏珠

論營建市場與廠商規模,台灣都無法與美、日較勁,但是論創新研發就不同了。Discovery頻道《建築奇觀》竟然看上股本只有13.5億的潤弘精密,特別製作了「台灣預鑄工法」專輯,並在2009年6月於亞洲33個國家搶先播出。
為何潤弘精密能躋身世界級工程技術之林呢?潤弘精密是潤泰集團子公司,總裁尹衍樑是幕後靈魂人物。他每週三、四會與團隊召開規劃設計與創新研發會議,堪稱為不折不扣的總工程師。

他在接受Discovery頻道採訪時表示,1999年921大地震讓他覺得很悲傷,如果有好的工法、材料、管理,地震來了,學校教室受創可以降到最低。

尹衍樑的起心動念促使潤弘積極投入研究,朝「工期短、安全又耐震的建築」目標邁進。

首先,潤弘集中火力,創新了預鑄複合工法。預鑄工法是先在工廠預鑄大小樑柱、樓板等,保留了建築結構接合的部分不預鑄,再到工地現場打設混凝土。由於施工品質高,又節省一半工期,在建築業擁有「魔法」美譽。此工法原為北歐所創,後被美日等工程界引用,只是台灣卻遲遲未有代表作。

其實十幾年前,已有業者從日本技轉預鑄工法到台灣,無奈「水土不服」、研發費用高昂,台灣沒有成功案例,潤弘基於前車之鑑,決定自行研發,讓技術生根台灣。

「不知道賠了多少年,直至2005年底才完成台灣第一棟以預鑄工法蓋成的商業大樓」,在潤弘服務11年的董事長賴士勳說,利用3D模擬技術,解決預鑄工法複雜問題,才讓房子快速組裝起來。

這棟地下5層、地上14層的3萬2000坪大樓,按照傳統工法至少要花3至4年的時間,潤弘只用了1年半工期。立即震動了營建業。




具有近160年歷史,世界最大之土木工程專業組織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將於美國時間3月25日(台灣3月26日)於首府華盛頓市頒發「Henry L. Michel Award」給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博士,在這近500位工程界領袖們類如奧斯卡金像獎之大型宴會上,用以表彰2010年最重要之四項大獎,其中產業研發成就獎(Henry L. Michel Award)即頒發給來自臺灣尹衍樑博士,這也是臺灣之光,來表彰他的奉獻及積極視野,經由設計與營建科技研發創新,提供改善世界全人類生活品質之重要基石(cornerstones) 。

六年前,尹衍樑博士申請加入該組織為會員時,卻為該組織以嚴格標準認為他不具工程教育背景而拒絕他加入。然而,尹博士鍥而不捨,以厚厚的證明文件與具體資料提出申訴,再經ASCE審查委員劉楨業博士大力協助下,終成為可能是首位非工程背景之ASCE會員。今天,ASCE卻肯定他在帶領潤泰集團所發展出來工程科技對世界之貢獻而頒此重要獎項給他。

從歷史系畢業,擁有財經博士,卻對土木工程科技研發與應用情有獨鍾的尹先生在2004年也是突破臺灣工程學界之紀錄,經台灣大學嚴格之三級三審聘任程序成為首位非工程背景之台大土木系兼任教授。他在2008年榮獲俄羅斯國際工程學院院士及最高之「工程之光榮譽勛章」榮譽。

而Discovery頻道在2009年將尹衍樑博士所發展創新科技與建築應用在全球播放,深獲國際工程界肯定,國際上蒞台訪客可謂絡驛不絕。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陳振川副主任委員指出,在世界強震頻繁之際,尹衍樑博士之發明專利大幅提升建築物之耐震能力,更能有效節約資源,是最符合綠色永續節能減碳之科技,自此也大幅提升土木工程科技也是高科技形象,並將臺灣工程科技成就彰顯於全世界。
舊 2011-12-23, 09:25 P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aosh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