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IM=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207
我看上面幾篇的描述,都是高山反應,而不是急性高山症,但是處理高山症

有一個黃金Rule,就是在還無法排除其他狀況之前,所有的症狀都要當成急性高山症

不但要觀測,而且要適當的做高度適應,高山症並不是一到了高海拔地區就會發作

通常會在第二天第三天的晚上才開始浮現症狀,此時都還是很輕微的高山症

譬如,頭暈,想吐,沒食慾,嚴重一點會頭痛欲裂,而且晚上很不舒服,睡一覺起來就好

但其實這好不是真好,而是生理機制導致,如果這時候沒有做高度適應

反而繼續前進提升高度,很有可能在第四天晚上就會開始惡化,虛脫,無力

更嚴重的是,急性高山症可能會惡化成高山肺水腫與高山腦水腫,你可能會說

這些問題都是再高海拔地區工作或去爬山的人才要面臨,跟你有甚麼關係?

但只要涉及氣壓變化,這些疾病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周遭...

再者,有人會以為使用氧氣可以解決,但這也是不正確的,氧氣可以解決的時間有限

他的用途是提高攝入氣體的O2分壓,但卻不能改變所處環境的空氣壓力,因此氧氣用盡之後

不但O2 Sensor中樞容易減敏引發更激烈的高山反應

若氣瓶可提供額外壓力,也會造成肺泡破裂,也可能造成肺栓塞

一般來說,比較沒有高山經驗的登山行程,都必須在三千以下經過一兩天做高度適應

若真的遇到情況也容易撤退,不會發生進退維谷的情況,高山症的發生也與你的體能無關

也並不是沒發生過高山症的人就一輩子絕緣,人體對氣壓變化所產生的反應,幾乎因人而異


別再用嘴砲爬山了,登山不只是休閒遊憩的人會面臨的問題

平地人使用的水電瓦斯礦業木材以及水土保持國土綜合開發,每一樣都與山林教育有關

許多藏在細節中的魔鬼,是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難以在旁說嘴的

每次看到人們批評登山客的做為,與對政府救災體制無能之容忍

就覺得台灣山林教育還有許多要進步的空間.....


最後,別再宣導登山用藥的必要,準備藥物是應該的,但確定你熟知症狀的判斷

用藥的劑量,副作用的處理,吃藥絕對不是安心登山的一個環節,宣揚吃藥爬山跟害人沒兩樣
舊 2011-12-14, 11:41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I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