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等終端用戶也開始用, 那代表已經全面成熟更換了.
IPv6鴨子划水已經很久, 目前電信營運商近幾年採購的全部新設備都已經支援IPv6,
基本上也不會遇到路由表的限制, 因為internet路由有類似階層的概念, 我們不需要
記得所有的詳細地址怎麼到, 就像去旅遊只要知道先到哪個國家, 再到哪個城市, 再去
那個區域, 再找哪條街, 再找幾號, 就可以抵達目的地. 當路由設備分層負責, A只負責
國家, A-01負責該國的城市, A-001負責某城市內的區域, A-0001負責該區的道路,
就可以有效率的減少負擔, 這只是個概念的舉例. 故網路邊際設備大多只需要必要的
summary route 甚至default route 即可開始提供服務, 剩下的交給電信業者處理,
業者的核心骨幹類設備,隨便一台入門款的都有支援百萬筆路由的能力, 已經足夠跟
夠多的peer建立分享網路拓樸資訊來架構起整個網際網路,即使IPv6也能應付無虞,
已經準備在那邊等市場轉向. 目前IPv4還有NAT可以用, 可以數百上千人共用一個IP
來上網, 所以某個角度上還可以舒緩"互聯網"用戶的需求, 但是真正在鋪路的是給未來
爆量使用IP的"物聯網"所使用. 顧名思義就是上網的不只是"人", 而是許多設備都開始
有聯網能力, 甚至互相溝通的能力, 提供更有智能的服務, 這個時候就會加速推動
IPv6的實現, 因為屆時會有相當多的物件相互連線要求是direct connect, 沒可能一個
一個幫它們作NAT mapping. 即使作, IPv4也還是不夠用, 因為有可能一身上下穿的
用的騎的開的加上家裡的家電, 就用掉15個IP, 當然這環境還需要一點時間才會成型,
不過, 你將會發現有聯網能力的產品會越來越多, 結合起來的綜效越來越有可想像的空間
對於網路產業的都知道 IPv6 is just simply a matter of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