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8+2相正好就是我組給別人跑95w945自降壓的同一張主機板∼∼
降壓會到當機的地步,就是一次降太大的間距了.
785TD每一格電壓差距是0.00625V,每次調降幾格,都要能正常進win而且數學驗證p95幾小時無誤才行.
別相信某些超頻網站或網友測個15分鐘就自稱穩定了,事實上15分鐘才剛剛夠讓機殼內的空氣加熱到一定程度而已,接下來幾小時才真的是熱好了機殼空氣後的數學驗證,您也可以一面跑p95一面打遊戲,反正p95自設的執行緒優先序較低,自然會讓位給遊戲執行緒或網頁瀏覽這一類活動.
建議您可先試降1.2500V,接下來試1.21875V,最後是1.2000V,應該就可看到CnQ最小時0.8XX開頭的電壓了.
這張大板的缺憾之一是Q-Fan功能被華碩偷偷降成小板如M3A78-EM的水準,是Q-Fan第一代而已,幸好後來的88TD-V有再改回比較高檔的Fan Xpert.
Q-Fan第一代是在降低CPU風扇轉速的同時,也”順便”某種程度降低機殼風扇轉速,但無法分開設定降轉幅度,這要Q-Fan第二代及Fan Xpert才做得到.
用第三方軟體來抓降壓幅度是很方便,不過會有我之前說過的那些改版或相容性等問題.
軟體抓出降壓幅度之後,停用該軟體,把此幅度設定進BIOS,個人覺得是比較穩當啦∼∼
畢竟降壓幅度找到之後,頂多每年夏冬因為溫度差距到了極大,不然不會沒事重測此幅度吧,所以降壓設定進BIOS後,接下來幾年win中靠CnQ設定”一直”或”最小”就搞定了,不必再永遠開機時導入又常駐著那個第三方軟體咩.
況且,記得看過站友實測,第三方軟體調了半天,真正的耗電還是不如原廠CnQ最小的低,這就真的很白費工了吧.
主機板韌體絕大部份時候總是比任何第三方軟體穩定而且貼合主機板,也經過主機板廠的某種程度測試,要第三方軟體能完全相容於全世界所有款式主機板就太困難了.
最後附上單鍵就可切換CnQ”一直”及”最小”的心得:
http://www.pcdvd.com.tw/showpost.ph...91&postcount=30
把那兩個batch檔的捷徑拉進”快速啟動”列的話,也可滑鼠單鍵切換CnQ”一直”及”最小”.
龍二因為沒有TurboCore來官方對每一核心分別加壓,所以從CnQ”最小”要衝上CnQ”一直”總是沒辦法像T世代那麼靈敏,所以格外需要單鍵切換來自行打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