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Member
|
可能是歷史蘊底不足之類的影響吧,把員工當消耗品造出來的產品也幾乎都是屬於消耗品
一件好的產品受命週期及影響力可能長達五年.十年甚至數十年以上,靠的是設計師長久累積的經驗.素養跟見識,以及一群同樣經驗老到的師傅配合才有此等實力,我想瑞士的鐘錶精工業就是一個好例子
但台灣以中小企業起家居多,思考邏輯跟深度也多半沒這麼深,加上華人普遍有同業競爭流血廝殺的心態,你說要他們把觀念改正還式進化到把優秀的員工作為資產培育甚至不惜花上數年只為養出一隻金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們只會問:能不能成為即戰力?這個月業績如何?為何不能配合加班?
倉促上陣沒有太多基底的新人如果沒有剛好碰上一個好的老手帶飛,還是素質真的極高,不然在勉強硬撐幾年又沒時間再充電後就會成為跟不上時代的LKK被宣判戰力外
這是一個很無奈的問題,有能力改變此現況的新一代需要充分的資金,一群老練的能手,跟夠深夠寬廣的見識與判斷.決策力,檯面上有此條件的根本想不太出來
既然如此當務之急是一開始沒家業沒祖產的年輕人本身只能自己眼睛跟腦袋轉快點,很早就要去累積相當的實力,還要能夠迅速從業界內判定出哪些要刷掉不浪費時間在該公司上,哪些才值得花時間挑戰,有這個領悟跟準備的人其實同樣也是很少,最後就淪為不想在紅海中廝殺,但也沒能力跳脫紅海的尷尬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  人( ゚∀  人(∀゚ )人(゚∀゚  人( ゚∀  ノ
(↑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