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hanpwu
Senior Member
 
Shanpw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銀河天使基地
文章: 1,001
引用:
作者老飛俠
我之前看過一個說法是內湖線蓋高運量有他的工程難度在,地下化一方面興建費用高很多,另一方面以內湖地區的地質要蓋在地下,
可能會跟蓋雪隧一樣變成工程的惡夢(地質軟,含水量又高)。
走高架的話瓶頸則是卡在東湖地區,除非拆掉一些房子,否則穿過東湖的高架高運量捷運轉彎會轉不過去,
(東湖那邊有90度大轉彎),講到要拆屋,居民應該會暴動(繞過東湖不走,居民一樣會暴動)。

捷運局心知肚明個中難處,不想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軟硬兼施要維持原來的中運量系統規畫。



這與我所知道的情形是差不多的,
整個事件就是內湖居民什麼好處都想要,什麼犧牲都不願意!
內湖居民想要高運量列車,又不放棄東湖地區,又不能徵收拆房子的結果...
各位想想看...
高運量的淡水線在北投與復興崗之間雖然也有個90度大轉彎,
但是這個90度大轉彎用掉了多少面積的土地?
而現在東湖那裡的90度大轉彎又有多少土地面積能夠運用?
高運量列車能彎的過去嗎?
但是內湖居民完全不管你這個高運量列車能否轉彎的問題...
當然也不能否認的是當時受到某綠陣營的預算壓力而無法選擇高成本潛遁工程...
如果各位是當時負責文湖線規劃的相關人士會怎麼做呢?
雖然文湖線通車至今的表現並不是很好,
但是中運量在當時算是雙贏的規劃了,
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好的工法與充裕的預算將中運量增建成高運量吧!
中運量增建成高運量並非不可能的事...
在我自己的印象中市府線初通車時是採用中運量列車的...
後續車站逐一通車後才改為高運量列車...不知道我是否有記錯就是...
 
舊 2011-12-07, 07:28 P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npwu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