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susk8n
+1
每次碰到開箱文, 看到跑分軟體的測試部分都僅供參考快速跳過.
一方面這些測試軟體大都注重單執行緒, 二來一般人平時的實際應用很多根本不是跑分軟體的運算.
推土機的架構與其說以 Server 架構為主, 倒不如說是 Single (Hyper)-Thread Based => Multi-Thread Based 的轉換里程碑, 更能概括解釋其設計理念.
當然初代產品的成熟度確實還有優化的空間 ; 另一方面, 也要作業系統 (Windows8) + 軟體配合才能發威.
AMD 加油, 偶滴老 K8 OP170 平台撐到現在, 硬體從 AGP 換到 PCIe, 作業系統也陸續從 Win98 升級 WinXP 再升級到 Win7, 就是在等 Multi-Thread 平台成熟, 推土機二代+Windows8 應該就是你們了 ... 
|
不過現實就在, 實際表現也不算優, 自然被嫌棄失望還是有理的..
畢竟你出的是X86不是Server處理器..
但事實上兩位所言甚是, 實際上使用, 同價位的處理器, 兩個品牌的差距都可以說接近0..
沒感覺,或是感覺不大, 原因很簡單, 因為現在程式大部份處於多核支援不完整階段...
AMD用多核硬幹Intel少核但優執行緒, 必須要仰賴軟體整體對多核心的支援度...
Intel fans常強調現在軟體都是支持單執行緒居多, 這只對一小半...
因為你只能說"比重比較高"... 因為事實上軟體運行.. 多出那些核心...
雖然不致於完全被利用, 但也不會在睡覺.. (可以看看處理器使用率就知道)
所以多餘的核心對軟體的執行還是有用的, 所以真正執行軟體時, 兩品牌處理器
差距是可以幾乎不計的.. 畢竟軟體不是"只"支援到雙核心而已...
用像3Dmark裡的CPU bench, 就可以了解這個事實...
因為遊戲裡, 雖說不完全支援四核, 但也不會讓多的核心負載為零...
再者, 一台電腦給使用者的處理能力觀感, 並不只是處理器身上而已...
像RAM速度,IO吞吐, 硬碟機能力, 甚至顯示效能都得總計在內,
在測試軟體上看到那種懸殊差距.
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實際軟體使用上, 除非你使用的程式, 非常, 異常著重於處理器資源..
但這種軟體並不多, 且不少是有利AMD系列的多核心支援軟體, 像轉檔軟體...
這兩個效應加起來, 最後的結果是, 單執行緒處理效能差了近1G的AMD處理器..
使用上很難讓你有差同價位Intel處理器很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