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恐慌(英語: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希特勒的政治生命轉捩點,
經濟大恐慌致命的打擊了1930年的德國。
使得納粹黨在國會的席次在1928年5月的12席,至1930年9月獲得107席,成為國會的第二大黨。
在獲得了國會的前所未有的支持下,1932年希特勒打算參選總統。
同年1月27日的杜塞道夫,希特勒在工業家俱樂部的演講獲得德國大多數有影響力的工業家廣泛的支持。
同年2月,有納粹黨參與的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為非主要的行政官員並因此在1932
年2月25日取得布朗斯威克邦的公民權,在之後幾天,其它邦也給予他公民權,如此一來便
自動擁有了德國公民權並能讓他參選總統。
在兩輪選舉中,希特勒皆得到約35%的第二高票,但都敗給總統保羅·馮·興登堡,雖然競選
失敗,但其實仍有其它替代路線可以獲得政治權力。
簡單講~剛好缺錢~又靠選舉當選~創造工業王國~干預別國內戰引發大戰~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