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IM=
各位這樣想其實所接受的資訊不夠多
雖然哥本哈根協定最後還是難產,討論不出來甚麼結果
但是碳稅漸漸成為主流共識,未來貨物的進出口都必須進行碳盤查
並且賦予標章,目前台灣地區電力的轉換系數是0.62左右
意思是說,每一度的電力消耗,背後有0.62公斤當量的CO2排放
未來採用綠色電價的廠商,若被其他國家克予碳稅,則可以轉嫁到電費成本上
如此一來就會被課予較少的碳稅,而降低出口壁壘
最後促使整個國家盡量改用再生能源或永續能源電力,不但可以增強產品競爭力
同時也能達到產業升級,環保概念的深耕與落實
小的曾跟台灣產業基金會合作過,有產品生命週期計算與碳盤查的相關技術與知識
所以我會知道這個特別措施的實施有多麼重要與常見
同時也在小的學校開設碳盤查課程,這些東西,不講不知道,講了也沒人教
提出來給各位做個參考,並不是不知道的東西就要加以抵觸...
|
依此碳稅理論,還是把火力拆了全改成核能好了
復活節島上的原住民在智利入侵前,大概只剩下300多名
之前曾達到一萬多名的榮景
他們在砍下最後一棵樹木,一定是非常清楚這是「絕版品」的
但沒有樹就沒有商船跟貿易,也沒有修繕房屋的材料,更別說要拿來燒了
想想,石油拿來燒掉也是很浪費的
全拿來發展醫藥跟支撐塑膠工業也是可以用非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