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sky1006
當年靠邀的不少
可是全被打壓下來
畢竟牽涉到的是幾個大的出版社利益
還有某些基金會的社會地位
君不見現在的幾大出版社
還有號稱地下教育部的基金會
全是這幾年教改冒出頭的勢力
當時反對最烈的其實是學校以及老師
不過李遠哲當時用了「保守、不思改進」
來批評教師成為改革的最大反對來源
很快的...聲音被消弭掉了
不過你說的很好的是
在鬼島被拍手叫好的政策
通常都是短視近利的
後面要負擔的社會成本是難以估量計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年教改,其後果(後遺症?)已經漸漸浮現了...君不見當時廣設大學的情況下,今天大學文憑只能當高中文憑用(我們必須承認,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學術傾向及學術能力!),多花了4年的時間和學費,出來卻只有22k。
而一畢業就要背負幾十萬的學貸,導致年輕人不敢結婚,不願生小孩(自已都養不活了...),這些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只怕不只是教育改革(革命?)失敗這麼簡單的一個面向而已,其中更多的社會成本及資源錯置,以及教育失去促進社會階級流動而造成有限資源向少數人集中等問題,只怕才是更嚴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