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低落,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了吧。
遙想戒嚴時期的三台,報紙也只有三大張,有志這個行業的人莫不擠破頭,爭取那寥寥可數的機會。每個人無不戰戰兢兢,聽說還真的有人起一大早跑到河堤練發聲的。那個時代,唸稿吃螺絲是難以想像兼不可原諒的錯誤,一但犯了-雖然很少見-幾乎就宣判從此不可能站到台前,只能在幕後工作了吧。
別誤會…我並不是很懷念那個時期。只是新聞業自由開放之餘,如何保持從業人員的素質不要降得太低。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
另一方面,我也很同意,一般大眾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也有一半的責任。據傳面貌姣好身材出眾的女主播,曾在直播訪問中傻問櫻花鉤吻「鮭」和綠蠵「龜」有何不同。當你笑著看這則新聞的時候,在你的心中新聞專業性的重要,已經遠遠低落於它所帶來的娛樂效果。
光是不聞不問,光是憂心是不夠的,如果歪風吹起的時候,沒有遭到嚴厲的指摘,會形成今天的風氣,自是意料中事。這當然不只是新聞從業人員單方面的責任吧。
我曾有個已過世的朋友,在生前常說,政論節目是臺灣亂象之源。我只能簡單的回答他,這種節目有人就是愛看,它有市場才能存活,若大家都不愛看,自然不可能存在,這是很簡明的道理吧。指責政論性節目之餘,何不反思一般大眾的水準無法提昇呢。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