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ttleJohn
講一個刀削麵故事,一般說刀削麵的起源在於元朝山西某農戶,因元朝不準非蒙古或色目人之外的種族擁有鐵器,
原本用來切割製作食物的工具很缺,有天農戶家裡做了麵團要吃麵突然發現沒東西可以切割,
農戶信步走到戶外瞥見牆邊有塊破鐵片,於是靈機一動磨利鐵片把麵團削成細長條狀入鍋滾煮。
但我六七年前去山西大同的時候在某麵館跟一位娶大陸老婆的台灣人聊天,聽到的版本又不一樣。
傳說是北宋楊家將等軍隊在抵抗北方外族修築營寨相峙對抗,因為在當時兩軍對陣總是先擺好陣勢伺機而動。
可是上戰場的並不是全軍官兵,因為交戰中有人會受傷飢餓要後送,營寨裡有另一批官兵在休養生息隨時要替補上陣。
既然有人要休息就要有伙夫煮食物(多半攜帶能及時製作又吃得飽的麥子、麵粉),
由於戰況激烈,場上對峙的官兵也不能餓太久必須定時更換。
換下來的官兵急著吃東西,伙夫準備不及被臭罵,於是乾脆連麵條也不做了,直接拿銳利的小刀把麵團削成細條入鍋滾煮。
這樣一來換下來的人很快補充體力又可以上陣,敵人一看到大為驚訝,怎麼對方的官兵源源不絕都十分有精神。
後來更演變成拿塊布巾墊在頭上,雙手各拿小刀兩三下就可以把麵團削完,助手再遞上另一個麵團繼續削麵條下鍋,
這樣的方式比拉麵更快也更有特色,這就是刀削麵的另一個來由!
|
這個故事的可信性不高, 在戰場上兩軍對峙時, 那會有時間去煮麵, 十之八九都是派饅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