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trong
騎樓是閩式建築的特色,有其歷史淵源,除了是多雨季節的人行通廊之外,騎樓橫樑也是夏候鳥小洋燕的築巢之所,將騎樓形容成畸形產物?
恕我無法認同 ... 
台北近郊最著名的騎樓,就是剛整建完成的三峽老街!!
|
古蹟歸古蹟,台灣很多有騎樓的建築物都算不上是古蹟。
另外,無騎樓也是可以遮風避雨的,只要在行人道上蓋雨蓬即可,我住的大樓就是這樣,有騎樓遮風避雨的優點,也有人行道一路平坦的優點。
日式建築也沒有騎樓,但去人潮較多的商店街也是不會淋雨,因為商店街會做雨蓬連接左右建築。
雨蓬便宜多了。
再來,騎樓的設計對行車也不安全,因為騎樓的法令,造成建築物往路中靠,導致路口視界狹窄,容易導致盲角車禍。
很多人不知道,人行道除了給行人走之外,也有擴展視界的功用。(關於視界,其實也是有相關規定的,只是台灣人連路都舖不好了,視界更是沒聽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