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Elem
光看前篇,偶本想問:
『一人獨大』是否容易被『摸頭』....??
不同得票率當選的立委,其各自所能具有的『票數比例』為何....??
再看後篇,又想請問:
除了國家每年選舉開銷外....(大幅提高)
不同年(期)當選立委,其各自所能具有的『票數比例』又該如何分配....??
PS:您的想法&用意,似乎不錯....只可惜,真要實行(複雜度)困難度∼似乎粉高.... 
|
不算比例,直接算得票數。在選舉中得到多少票,就代表在立院有多少票。
因為直接算票數,所以並沒有各期比例換算的問題。
假設每年投票數1000萬票,能進前40名的立委大約可以拿到900萬票,四年份立委總票數約3600萬。雖然比總人口還多看起來很奇怪,但並不影響議事運作,因為就是算票數。
另外說到選舉開銷,美國日本台灣的選舉開銷都非常高,反倒是歐洲的選舉花費非常少,所以花費跟選舉密度並沒有關係。
而且年年選舉可以降低選舉激情(麻痺化),讓人民漸漸從民族議題,轉至民權甚至民生問題。
年年選舉的好處是,可以迅速反映民意對政府的意見,而且一年只改選1/4,比四年才大戰一次的衝擊小很多。
另一個好處是,落選的候選人可以明年馬上捲土重來。
這樣做不好的部會首長,可能下一個會期就退回來當立委。而做得好的可能一做就10年也不一定。